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学教育 >

上好大学理财第一课

时间:2019-08-19 08:02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随着高校陆续开学,大学生消费的话题再度引发社会关注。近日,教育部办公厅下发通知,要求高校引导学生培养理性消费观,树立金融理财观念和金融安全观念,切实帮助学生提高金融安全防范意识和金融理财实践能力。

从之前引爆社会讨论的“校园贷”,到近期媒体热议的“花呗式青年”,当下部分大学生或多或少存在超前消费、过度消费和错误的借贷消费行为,为此,晚报财富周刊携手岛城金融业内人士,推出“大学理财第一课”。一方面,走近大学生群体,总结其消费特点;另一方面,支招如何让大学生形成理性消费观和理财习惯,希冀帮助大学生们确立合理的消费期望值,避免消费超越自身经济能力,培养勤俭节约意识,使消费保持在家庭和社会、个体身份相一致的水平上。

人群画像

花钱这件事男女大不同

开学了,岛城各高校周边店铺再度活跃起来,不少都推出了开学促销优惠,大学生们也开启了“买买买”的模式,有的人甚至“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进行消费。就当前大学生消费情况,记者近日在我市某高校随机采访了30名大学生,发现他们的月花销、消费品类等差异很大,反映出消费观念、理财方式的不同。

记者调查发现,大学生每月生活费在1200元至3500元之间。这些钱都花在了什么地方?根据记者调查,大学生消费中,饮食消费占了“大头”,通常一个月花在“吃”上的钱超过1000元,在这方面,男生和女生也有不同。其中,在学校餐厅就餐,男生消费通常要高于女生。“在大学餐厅,早饭相对便宜,但对于男生来说,午饭和晚饭一顿一般要超过15元。”大学生小李说,女生在饭菜选择上更倾向于清淡,饭量也比男生小;不过如果去校外饭店聚餐,采取AA制,每人要花50到100元。

在大学生消费清单上,除了饮食消费外,还有学习消费、服饰化妆品消费、社交娱乐消费、通讯消费、交通消费、恋爱消费等。在记者采访的大学生中,消费的品类基本相同,但档次的不同,决定了每月消费数额的差别。

有意思的是,服饰化妆品消费和社交娱乐消费,是男生和女生消费差异最明显的两项。相对而言,女大学生更加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所以花在服饰、化妆品上的钱通常比男生多。“现在化妆对于很多大学女生来说是‘必修课’,护肤品用什么牌子、口红用什么色号,不少女生也十分在意,而这些背后都少不了‘银子’。有的女生买一只口红就要200多元。”青岛某大学女生小张说。而男生在社交娱乐、恋爱消费、电子产品消费等方面,一般比女生投入更多。

典型个案

花钱没规划月末紧巴巴

“开学就是大二了,一年大学生活不仅让我打开了新知识的大门,也让我对消费有了新的认识。”青岛某知名大学学生小许说,上高中时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加上住在学校,除了买零食、杂志其实花不了多少钱,买衣服、充话费等都是父母一手包办,而进入大学后,衣食住行的花费都要经自己的手,一不小心钱就从手中“匆匆而过”。

“一个月下来,仅食堂就餐一项就要花1000至1300元,电话费、上网费,还有洗化用品、衣服等花费算下来也要几百元。”小许算了算,这些费用都是“必须”的,另外偶尔还要聚会吃饭、为游戏购买“新装备”“大礼包”等,不时还要为女友买小礼物、一起看电影,“总之一个月下来差不多能花2000元左右。”

小许认为,自己每月的花费其实并不算很多,个别同学的月账单才叫“不可小觑”。“有的同学新款手机要买,明星演唱会要看,高档化妆品要用;三天一趟KTV,五天一桌下酒菜。你说生活费花得能不快吗?”小许承认,大学生的生活费基本都是每月父母转账,由于包括自己在内的许多大学生缺乏规划,常常是月初随心所欲“买买买”,以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而到了下半月,生活费已经所剩不多,只能过着“月初潇洒,月末紧巴”的日子。“勒紧裤腰带度日”成为了不少大学生月末的消费常态。

资金来源

主要靠家里透支用花呗

大学生虽然基本上都已成年,但是经济上却多未“成年”。在记者采访的大学生中,所有受访者均表示,家庭供给是每月生活费最重要的来源,另外个别大学生称亲友资助、勤工俭学、奖助学金等也是生活费的构成部分,不过所占比例不大。

“如无特殊事情,父母给的钱都是有定数的,有时想买点好的化妆品或衣服,再加上请朋友出去吃几次饭,父母给的钱往往就不够了。”大学生小王说,有时囊中羞涩又碍于面子难以向朋友借钱,她会选择用“花呗”进行透支,这种情况在大学生群体中十分普遍。记者采访的30名大学生中,只有3人表示自己从未用过“花呗”,多数受访者称自己的“花呗”额度在2000元左右,个别受访者自称“花呗”最高透支额度达8000元。

理财观念

网贷不可取借钱需量力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