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学教育 >

访法国水科学院院士、湖北大学教授郑晓云

时间:2019-08-15 08:07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MFT8ERSSDW微信图片_20170804113044_副本

在世界水日到来前夕,记者就当前我国水安全问题及学界研究现状,利用前任国际水历史学会主席、现任法国水科学院院士、全国“四个一批”理论专家、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郑晓云先生(原任云南省社科院民族学所所长、研究员)回昆明交接工作、探亲的机会做了专访。

timg (1)

从小在昆明长大、亲眼目睹了高原明珠------滇池遭受严重污染,又就水问题研究而造访了意大利、西班牙、希腊、日本、美国、伊朗、土耳其、摩洛哥、越南、埃及等30多个国家的郑晓云先生,对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水安全有着十分清醒而深刻的认识。

记者:当前世界和中国面临的水危机,情形究竟有多严重?

郑晓云:在当代,人类面临严峻的水危机。根据联合国《2018年世界水发展报告》,目前世界有19亿人口生活在水安全无保障地区,2050年这个数字可能提高到30亿。在水质量方面,全球有18亿人口使用没有任何处理的饮用水,对于水相关疾病没有任何防范。全球所产生的污水有80%都没有进行任何处理和再利用而直接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在水灾害风险方面,受到洪水威胁的人口将在2050年从目前的12亿增加到16亿人,接近世界人口的20%。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人类到2030年将面临40%的全球水资源赤字。随着水污染的加剧,地表水和沿海地区水富营养化将遍及全球。这一切将会对全球社会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不仅影响全球经济发展,也将导致贫困、社会不公平程度的加深以及水资源冲突等矛盾的加剧。

反观中国的水安全,形势也很不乐观。我国存在着水资源地域的分布不均、水旱灾害并存、城乡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等问题。中国的一些省市普遍存在缺水问题,同时存在着严峻的水污染形势。中国正在打一场消除农村贫困的攻坚战,水问题同样是中国消除贫困的重大制约因素之一。

记者:为什么说,水问题还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

郑晓云:总体上看,人类生存的水环境处于一种恶化的趋势,而人类面临着的严峻水挑战的产生往往与人类社会直接相关,不完全是自然因素造成的。比如对水资源的无序利用、对水环境的改变、对水的不友好行为、制度的缺失、人口增长、城市化、生活方式的变化等都是造成这些问题的重要因素。而严重的水污染既和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生活方式有关,同时与制度、伦理、相关的社会文化和正确的发展观缺失也有直接关系。

有这样一种奇特而令人困惑的现象:一方面,人类控制水资源、利用水资源的技术手段已经发展到了较高的阶段,从美国的胡佛大坝、中部亚利桑那引水渠工程到中国的三峡大坝、南水北调工程等,近百年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治水奇迹,另一方面,人类却一直未能化解水危机。这说明工程技术手段不能完全解决人类面临的水问题。

水,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属性,这一点已经是一种共识。水在人类社会中的属性,引出了水的社会和文化命题,这些命题就是社会科学需要研究和回答的问题。如今,人类社会的水危机越来越多地表现为社会问题,因此通过社会科学研究去认识水危机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从人类社会中寻求解决之道、制订科学的水资源管理战略、实现水危机的综合治理等,已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重视。社会科学在化解当代水危机、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种危机的特征越来越显示出它的社会属性,大量水问题的产生与人类社会直接相关,技术手段已经不能够从根本上化解这种危机,亟待社会科学的参与去维持人类对水的记忆、总结历史经验、探索问题的根源、提出化解矛盾的对策、指出水可持续利用的路径。

因此,社会科学对水问题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国际上已经形成了很多关于社会科学对水研究的成熟领域,这在国际上也逐渐成为共识。

记者:水问题如此严峻,那么,目前我国学界在这方面的研究应对上还存在怎样的问题和差距?

郑晓云:与国际学术界相比,中国社会科学对于水的研究不仅起步晚而且还有较大的差距,当前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