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学教育 >

倡导恢复高考第一人、武汉大学查全性院士今晨辞世

时间:2019-08-10 18:30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化学家、教育家、我国现代电化学重要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查全性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北京时间2019年8月1日5时8分在武汉逝世,享年95岁。

倡导恢复高考第一人、武汉大学查全性院士今晨辞世

查全性先生1925年4月11日出生于江苏南京,祖籍安徽泾县。1939年至1942年在上海大同大学附中高中部学习,1947年从上海大同大学转学进入武汉大学化学系,194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毕业留校任助教,1956年任讲师;1957至1959年赴苏联莫斯科大学电化学研究所进修,在国际著名电化学家、前苏联科学院院士A.H.Frumkin(弗鲁姆金)指导下从事电化学研究。1962年被评为副教授,1978年晋升为教授,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委员(院士)。1979-1984年期间曾担任武汉大学化学系系主任,2018年12月光荣离休。

倡导恢复高考第一人、武汉大学查全性院士今晨辞世

查全性先生曾先后担任过《化学学报》《高等化学学报》和《物理化学学报》等多个学术期刊编委,中国化学会期刊《电化学》副主编,国际电化学期刊“JournalofAppliedElectrochemistry”顾问编委,俄罗斯电化学期刊“RussianJournalofElectrochemistry”顾问编委等。主要学术著作有《电极过程动力学导论》《化学电源选论》等。查全性先生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二届常务理事。

倡导恢复高考第一人、武汉大学查全性院士今晨辞世

查全性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电化学家,毕生从事电化学相关的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查全性先生从苏联进修回国,在条件十分艰苦的环境下,克服重重困难,以极大的热情开始了他在武汉大学的电化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使武汉大学成为当时全国现代电化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其研究领域包括“电极/溶液”界面上的吸附、多孔电极极化理论、电化学催化与光电化学催化、粉末微电极、多种电化学材料,及其在化学电源、金属表面处理与防腐、电化学分析与传感器方面的应用等。

倡导恢复高考第一人、武汉大学查全性院士今晨辞世

查全性先生早年致力于对阴、阳离子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物质在电极表面上的吸附过程及其对电极反应过程影响的系统研究。他所总结出的有关规律对于选择电镀添加剂和电池缓蚀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在对气体扩散电极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查全性先生科研团队根据国家急需研制出了200W间接氨空气燃料电池系统和军工锌-空气电池。1978年,查全性先生荣获全国科技先进工作者称号。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查全性先生主要从事光电化学催化、高比能锂电池及生物酶电极研究,他创建了适用于研究粉末材料电化学性质的粉末微电极方法。基于他在表面活性剂吸附规律、光电化学和电催化等研究领域的突出贡献,查全性先生于1987年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即便是在耄耋之年,查全性先生依然奋战在科学研究的第一线,并在其八十岁之际出版了他在化学电源研究领域的重要论著《化学电源选论》。查全性先生在科研中特别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他所从事的基础理论研究课题大多源自电化学实践,而在进行应用研究时,他总是力求把对问题的认识提升到理论高度。查全性院士在电化学领域的卓越贡献深为国内外同行所称道,为我国电化学研究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倡导恢复高考第一人、武汉大学查全性院士今晨辞世

查全性先生是一名出色的教育家,他十分重视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他长期担任物理化学及电极过程动力学课程的讲授,他的课堂深受学生欢迎。根据他多年教学经验编著的《电极过程动力学导论》先后七次印刷,发行数量达一万五千余册,被公认为是我国电化学界影响最广的学术著作,是该学科领域被采用得最广泛的研究生教材之一。在数十载的教书育人生涯中,查全性先生始终要求学生一定要立足世界科技前沿,做出具有原创意义的科学研究成果。他还特别注重国际交流,鼓励、积极选送研究生和教学科研人员出国深造、访问交流。他勤奋工作而淡泊名利,数十年来,他的研究成果大多都毫无保留地留给了后学者。他对学生倾注了慈父般的关怀之情,半个多世纪以来,在查全性先生主导下的武大电化学团队为国家培养了数以千计的电化学优秀人才,如今弟子中不少已经是我国电化学领域的行业精英和科研中坚,可谓桃李满天下。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