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学教育 >

插班到国际学校 孩子如何尽快融入新环境?

时间:2019-08-04 06:54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原标题:详解插班到国际学校,本质是素质教育的冲突!)  

  国内近几年大家都在讲“素质教育”,但是这到底是个什么概念呢?按照官方媒体的说法:“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但是你如果去维基百科上查看,你会找到的是:“素质教育相对于偏重考试的应试教育而言,较为注重体育艺术能力和多元智能的培养,而真正的素质教育,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发挥个人潜能,各展所长,并培养良好的品格,并不局限于学术上的才能。“

  美国有没有“素质教育呢“? 美国好像没有“素质教育”这个名词,也并没有“素质教育”这个科目。和这个概念相近的,一个是美国学校会教导学生”成为一个好公民“。这并不是一门科目,只是一个付诸实行的概念。在美国的幼稚园里,“社会(Social Study)”这门科目里,通常会教导孩子,如何做一个好公民,让他们了解个人和群体的关系,以及如何在群体中扮演好公民的角色。

  详解插班到国际学校,本质是素质教育的冲突!

  不少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择校观念,给孩子选择国际学校的时候,往往不是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这样的阶段,也因此就有一部分孩子当上了插班生。对于这些插班进去读书的孩子,家长们往往会忽视适应性和语言障碍的问题。

  如果家长们对于国际教育的教育教学模式非常了解,那么从传统公立转学到国际学校的孩子其实日子不好过。我们从不同年龄段来进行分享。

  小学阶段或幼儿园阶段

  这个时期,孩子的适应性很强,语言适应能力也很强,因此不少家长们担心孩子长大了适应慢,就早早把孩子送去了国际学校。这样孩子就能够很快的跟上国际学校的节奏、掌握英语。这样是很好。

  可是孩子小学毕业时,中文能力会非常差,至少不会比公立学校小学毕业生要强。除非,家长选择的国际学校非常注重语文教育教学、传统文化的教学。

  因此,家长们再让孩子当插班生的时候,要兼顾两个方面:

  首先,孩子的性格能否快速适应国际学校;

  其次,孩子能否得到同等(与公立学校一样)的中文教育教学。

  如果国际学校能够做到第二点,即便是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进入国际学校,也没有太大问题。

  中学阶段进入国际学校

  美国"大联盟"(Math League)思维探索活动竞赛试题灵活、生动,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同时贴近生活。 让学生理解数学、欣赏数学,激励学生创新,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同时学习数学会使人富有创造性和灵感,使用逻辑推理,有理性,灵活、快乐地生活、工作和做决策。现在关注公众号偶爱数学并回复美国大联盟真题,就可以免费获得历年竞赛真题。我们也会在竞赛结束后第一时间为大家提供竞赛的详细解析。领略美国最为普及、最受欢迎的数学思维探索活动的原貌,让学生理解数学、欣赏数学,激励学生创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

  中学阶段

  中学阶段进入国际学校有很大优势:扎实的中文能力和传统文化素养,扎实的基础学科知识水平。这两样对于孩子的国际教育之路来说都有很大的好处。

  唯一的缺点是,孩子的英文水平或许无法立刻跟上全英文教学的国际学校、不同于公立学校的教学模式、学习模式。

  国际学校没有人天天盯着学生完成作业,好好上课。因此就更需要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时间管理能力、自控能力。

  如果这些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缺乏,即便在公立学校再优秀的学生,进入国际学校后也会走下坡路,甚至遭受打击而一蹶不振。

  因此,家长们让中学生当国际学校插班生时,要兼顾两个方面:

  首先,孩子能否掌握与国际学校要求的语言能力,英语能够应对沟通和学习;

  其次,孩子是否有强大的自控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好奇心。

  如果同时具备以上两个条件,当国际学校插班生也不会有太大问题。

  部分家长认为国际课程就应该是全英文授课的,国外高中教什么国内高中也教什么,中文、历史等出国后用不到的课程学不学无所谓。对于这点,某国际学校校长说:“在课程设置上,部分国内开设的国际学校课程一味追求全英文化教学,取消了高中语文课,这对学生参与未来的国际化竞争带来的负面影响难以估量,一方面相当于学生放弃了十五岁之前建立起来的中文优势,这在全球中文热的背景下显得尤其不协调。另一方面,语言背后是文化,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明需要中文这个载体,这也是我们中国学生无与伦比的优势。”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