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学教育 >

“搬”出来的幸福新生活

时间:2019-07-31 17:40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次旺一家5口人,是从西藏拉萨市林周县边角林冲琼村二组搬迁至恩惠苑社区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他的大儿子在西藏拉萨师专上大学,二儿子在读初中,小儿子在白定小学读书。去年12月26日上午12时许,在林周县驻恩惠苑搬迁点联络站负责人益西旦增的陪同下,记者来到次旺位于恩惠苑社区的家中进行采访。

  积极开发岗位 让搬迁群众有业可就

  在次旺109平方米的家里,客厅墙上一幅领袖像特别显眼,电视柜上摆放着一台40吋大小的液晶电视。近日,他还用打工所得的近3万块钱添置了崭新的壁柜和各式藏式家具。在他家储物间内,一条鼓鼓囊囊的麻袋里,一大截牛腿裸露在外,这是次旺刚买回家的。次旺告诉记者:“我妻子在城投公司做保洁,因为要照顾小孩,我只能打一些散工。在就业局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我在社区附近一个在建医院工地打工,每月平均可以拿到5500元的工资。”“与次旺一起打工的,还有我们社区10余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益西旦增说。

  市人社局就业局局长索朗旺堆说:“就业关乎个人尊严、自我实现和社会公正,一个人有能力工作,但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也许会产生不少社会隐患。为防止搬迁户出现‘住着新房子,过着苦日子’的情况,我局一直将他们搬迁后的就业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了规划好全市易地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脱贫工作,市人社局多次组织工作人员联合迁入、迁出地人社部门深入跨县(区)易地搬迁安置点,调查摸底易地搬迁安置点贫困群众就业情况。索朗旺堆说:“我们建立了以‘三表一证’(技能培训登记表、就业调查登记表、培训合格登记表、就业证明材料)为基础的覆盖市、县、乡三级就业情况动态档案,工作中,我们会根据搬迁群众就业情况,及时更新相关档案,做到劳动力基本信息清、培训情况清、就业情况清、培训意愿清和就业意愿清,实时掌握全市易地搬迁贫困劳动力就业情况。入户走访调查时,我们主要了解已就业搬迁群众就业地点、从事岗位、薪资待遇等情况,及时掌握未就业群众就业需求和培训意愿等信息,这也是我们能够第一时间了解次旺等人就业状况的原因。”

  为了给搬迁群众提供足够多的就业岗位,市人社局先后多次组织工作人员,深入我市各用工单位,累计收集和开发6000余个适合群众就业的工作岗位,并建立了适合他们就业的“岗位库”,及时将相关就业岗位汇总,印制成《就业岗位信息》发放到群众手中。

  转变思想观念 从要我就业到我要就业

  为畅通就业渠道,有效促进就业,我市人社部门积极搭建群众与用工单位的就业供需平台,形成了小型、大型和专场不同规模的招聘会以及周招聘、月招聘、季度招聘不同形式的全方位招聘模式。在近日举行的拉萨经开区冬季大学生就业暨精准脱贫专场招聘会上,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应届毕业生西洛卓玛向西藏凯捷实业有限公司行政负责人白玛曲宗递交求职登记表和简历时说:“我的专业是供用电技术,应聘的是电力工程资料员岗位。在校期间,我学习了很多与电力工程相关的知识,也做过不少的社会实践活动,我认为能够胜任这个岗位。”看了简历后,白玛曲宗表示,西洛卓玛很符合电力工程资料员岗位任职条件,只要双方愿意,很快就可以签订意向性用工协议。在听了柳梧新区搬迁安置点群众巴桑表达求职保安纠察职位的意愿后,西藏中保强盾保安服务公司相关负责人晋美对巴桑进行了身高等方面的测试之后对他说:“你基本符合我们公司的要求,被录用应该不成问题。”

  去年,市人社局联合迁入、迁出地人社局,陆续在其他跨县(区)易地搬迁安置点开展转移就业引导性培训暨专场招聘会活动。“每场招聘会前,我们会通过转移就业引导性培训,引导各搬迁点群众不断转变思想观念,逐步实现了‘要我就业到我要就业’。”柳梧新区搬迁安置点群众巴桑即是这种思想观念转变者的代表。

  延伸服务范围 巩固脱贫攻坚成效

  为方便群众就近就便求职就业,市人社局进一步延伸了就业服务范围,依托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经常性地组织平台工作人员走村入户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信息、送服务的‘五送’活动。索朗旺堆说:“根据恩惠苑社区等各搬迁点实际,我们在各搬迁安置点设立岗位信息宣传栏,并及时制作发布藏汉双语的易地搬迁岗位信息,每月定期更新岗位信息内容,并就搬迁点群众就业情况做好后续跟踪服务工作。”截至目前,我市5个跨县(区)易地搬迁安置点、羊八井风湿患者集中搬迁点和林周北部3乡及13个行政村全部设立安装了易地搬迁岗位信息宣传栏。到去年底,市人社局通过这些宣传栏共发布了8期共2100余个就业岗位信息。正是依靠这些岗位信息,次旺等人才会在恩惠苑周边找到既能挣钱又可以照顾家人的就业岗位。

标签: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