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学教育 >

讓貧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时间:2019-07-22 18:15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2015年以來,自治區教育系統按照國家和自治區有關扶貧工作的戰略部署和要求,以“貧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為工作目標,切實改善了貧困地區學校辦學條件、著力提高了教育服務水平、精准保障了貧困家庭適齡兒童和青少年順利接受教育。從哪些方面精准發力,能夠發揮出教育在脫貧攻堅中的先導性、基礎性作用?記者專訪了自治區黨委教育系統工委書記、高校工委書記、教育廳廳長侯元。

“2016年以來,內蒙古建立健全了精准勸返復學、精准控輟保學督查督導機制,層層壓實了控輟保學責任。”侯元說。目前,內蒙古全面建立了城鄉統一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按照“城鄉一體、重在農村”的原則,實施“兩免兩補”政策。2015年以來,共下達義務教育保障資金69.29億元,有力保障了全區特別是貧困地區義務教育持續健康發展。

從學前教育至研究生教育所有學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已覆蓋所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2015年12月以來,全區共落實學生資助資金150.5億元,惠及學生1345.7萬人次,基本實現了“不讓一個學生因貧失學,不讓一個家庭因學返貧”目標。

侯元介紹,通過推進重大教育民生工程,已大力改善了內蒙古貧困地區學校的辦學條件。實施學前教育行動計劃,目前全區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66.2%,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連續3年超過90%。2015年12月以來,面向貧困地區共下達學前教育專項資金8.37億元,有力擴大了貧困地區學前教育資源。

實施“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工程。2015年12月以來,面向11個盟市的76個國貧、區貧、邊境、少數民族自治旗、革命老區旗縣下達專項資金27.56億元,有效改善了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

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大通鋪”等問題得到全面解決。2017年以來累計投入6.24億元,集中解決了8個盟市、48個旗縣、816所學校的“大通鋪”及校外寄宿生、學生宿舍衛生和淋浴設施短缺、食堂土灶台、火爐取暖等突出問題。

實施“改善普通高中辦學條件”項目。2015年12月以來,共下達資金3.47億元,用於除8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以外的23個國貧旗縣普通高中建設。

此外,擴面實施農村牧區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覆蓋了31個國貧旗縣985所鄉村學校,受益學生25萬余名﹔大力推進了教育信息化建設。截至2018年9月底,貧困旗縣學校普通教室多媒體教學設備配備率達到90%。

以扶智扶志為導向,亦是助推脫貧攻堅的有力抓手。侯元介紹,內蒙古以中等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和質量提升工作為抓手,增強職業學校技能培訓能力,大力培訓建檔立卡貧困家庭成員﹔指導高校積極參與教育扶貧,重點培育和建設了一批服務貧困地區優勢特色產業發展的學科、專業和實訓基地﹔指導各高校強化就業創業帶動,開辟就業招聘綠色通道,優先重點服務貧困家庭畢業生就業創業﹔實施貧困地區招生傾斜政策,進一步提高了貧困地區學生升入重點高校比例﹔將職業技術培訓與普通話推廣相結合,發揮語言文字在教育脫貧攻堅中的基礎性作用,提升貧困人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應用能力。

近年來,內蒙古還多措並舉加強了貧困地區鄉村教師隊伍建設。2015年以來為貧困地區招聘“特崗教師”2173名,2017年啟動自治區“免費師資培養計劃”,近年來實施了“三區”人才支持計劃教師專項計劃,依托“國培計劃”“區培計劃”,為29個國貧和25個區貧旗縣培訓教師校長16.98萬人次。為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鄉村教師發放生活補貼,2015年以來共發放補助資金1.25億元。同年投資2.6億元,在38個旗縣的156個學校建成周轉宿舍3510套,進一步改善了貧困旗縣教師生活條件。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脫貧攻堅的重要論述,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強化政治責任,以問題為導向,高點對標,積極作為,在高質量推進教育扶貧上下功夫,確保貧困家庭適齡兒童和青少年都能接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確保教育脫貧攻堅成效經得起實踐、人民和歷史的檢驗。”侯元說。(記者 趙媛)

(責編:劉澤、張雪冬)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