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学教育 >

德国高等教育一瞥大学的传统与改变

时间:2019-07-21 07:42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原标题:大学的传统与改变      

德国海德堡大学

【论教】

编者按

大学是与时俱进的。本文记录了作者在参访德国的9所大学和6个相关机构后对大学的传统与改变的一些收获与感受,解析了德国综合性大学在十分看重和强调威廉·洪堡1810年代建立的研究型大学的三个传统——为学生提供综合的教育,研究与教育合一,学术独立和学术自由的同时,如何做出改变,从而在适应时代的同时加深传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1.为学生提供综合的教育

德国的大学主要分为综合性大学和应用科学大学,综合性大学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而应用科学大学则只有本科和硕士学位授予权。近年来,这种情形有所改变,开始有应用科学大学与综合性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的探索;2015年黑森州议会执政党团正式批准了新的高校法,允许州内科研实力较强的应用科学大学独立授予博士学位。具体而言,德国高等教育学制和学位体系的改革,基于1999年29个欧洲国家在意大利博洛尼亚签署的“博洛尼亚进程”,其主要内容包括:建立容易理解以及可以比较的学位体系;建立本科和硕士为基础的高等教育体系;建立欧洲学分转换体系(一个ECTS学分意味着25个学习小时,其中包括5小时的上课时间,12小时的课外作业和社会实践,7小时的老师辅导,1小时的考试);促进师生和学术人员流动;保证欧洲高等教育的质量;促进欧洲范围内的高等教育合作。改革前,德国只有硕士和博士两级学位,没有学士这一层级。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德国大学已经发展为“3+2+3”的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级学制和学位体系。这一改变,对于德国大学融入世界高等教育体系,实施国际化战略创造了条件。

可以说,改变为本、硕两层学位体系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更广泛的机会。在“博洛尼亚进程”近20年后,盘点德国的高等教育可以发现:“博洛尼亚进程”倡导的学士、硕士两层学位体系带来的结构变化驱动了对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重新思考;进一步的讨论集中在“教育”的未来和个性化发展方面;德国大学校长联席会议深信,博洛尼亚达成的目标是对现存挑战的正确回应,但是还有进一步的工作需要完成。2013年,德国大学校长联席会议对博洛尼亚进程中的欧洲教育改革,又提出了几点推荐建议:更关注学生(从教向学转变);关注学习成果、技能导向和资格框架;增加学生群体的异质性对于高等教育机构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会;增加学习的社会维度;特别需要适当的资助。目前争论的问题是:德国到底需要培养多少大学毕业生?

另外,州政府、联邦政府和德国大学校长联席会议等相关利益方,也加大了支持力度改进内部质量保障。对于外部质量保障,德国大学正在从专业和系统的认证发展到整个学校的审核评估;2015年欧洲也正在修改欧洲标准和指南。

此外,德国大学日益重视国际化办学,德国大学校长联席会的国际化战略基于以下两个假定:大学是跨国界的行动者,在其各项活动的所有维度中,一所大学必须认识到其自身是世界高等教育体系中创造性的一部分;只有国际化的大学,才能够满足社会的期待,主动地参与全球化过程,才能保障其竞争力。德国对于大学国际化的政治支持很高,特别是在联邦政府层面有政策支持和财政奖励。大多数德国大学已经发展或正在制定国际化战略。在这个过程中,国际化的动机有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教学、学习和研究质量;教育毕业生成为负责任的行走世界的人;吸引优秀学生和研究人员;提高机构在全球范围的声誉;跨文化交流、全球责任与“软实力”等。目前,德国大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合作伙伴超过32000个,双向的国际化道路使德国已成为跨国教育方面的“全球玩家”。它是世界上第四个最受欢迎的高等教育主办国,在世界范围内排在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之后,位于非英语国家首位。同时,流动的德国学生人数2012年上升到138500人,前7个目的地国家为:奥地利、荷兰、瑞士、英国、美国、法国和中国。此外,一些各国机构提供的跨国教育在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框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合作的模式中考虑了东道国的教育兴趣和传统。目前大约有25000名学生在国外的德国高等教育项目中学习。虽然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想流动,但本地教育的国际化已深入人心,相关理念和做法包括:大学必须提供国际化和跨文化的学习机会,课程的国际化理念,提供在国际学生群体中学习、在异质群体中教与学的理念,用外语教学,为学生和学术人员提供外语学习便利,开展接触异质性和跨文化能力的培养。

2.研究与教育合一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