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学教育 >

“揭秘”古北水镇丨风景之上的生活

时间:2019-07-18 13:30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揭秘”古北水镇丨风景之上的生活


在北京的东北门户,有一段唯一保留着明代原貌的长城——司马台长城。长城专家罗哲文评价其为“中国长城之最”。10年前,古北水镇项目总设计师——来自江南水乡乌镇的陈向宏对这个尚有些闭塞的京郊山村情有独钟。


今天的古北水镇,春节有老北京传统庙会,春季有长城踏青、夏季有星空夜市、泳池派对,秋天有红叶观赏、中秋节庆典,冬天有圣诞巡游、冰雪游戏——让游客每一次来都有不一样的体验,保持着新鲜有趣。


人和景观一起构成完整古北水镇生活


“揭秘”古北水镇丨风景之上的生活


东起望京楼,西至后川口,绵延5.4公里的司马台长城脚下,是北京的东北门户——密云区古北口镇司马台村。按照《密云县志》描述,古北口为“京师北控边塞,顺天所属以松亭、古北口、居庸三关为总要,而古北为尤冲”。2010年,在此关口要塞,成功打造出乌镇景区的陈向宏,一手绘制了古北水镇蓝图,一批“古北人”接过了“守护”长城的重任,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逐渐呈现出了一个传统老北京场景下的理想生活休憩地。


10亿元打造古北水镇“大动脉”


长城,纵横十万余里。自秦始皇以后,凡是统治着中原地区的朝代,几乎都要修筑长城,其中又以明长城的工程规模最大。在北京的东北门户,有一段唯一保留着明代原貌的长城——司马台长城。长城广袤,却都不及这段长城的奇险巧妙,长城专家罗哲文评价其为“中国长城之最”。长城的水关也确有几处,但像司马台两泉对峙的情景也很少见,司马台长城西侧流淌着水温38℃的温泉,与之相距几十米的东山根却是冷泉,温泉与冷泉汇集而成的司马台水库由此被称作“鸳鸯湖”。


10年前,长城脚下的鸳鸯湖水系向下横穿整个自然村的水沟渠时断时连。彼时京承高速刚刚开通,村落位居京津冀两小时经济圈,此时这个背靠历史文化遗产的古时边关要塞,也尽显区位优势。项目总设计师——来自江南水乡乌镇的陈向宏对这个尚有些闭塞的京郊山村情有独钟,司马台村也掀开了新的一页。



10年后,山水浑然一体已经成为古北水镇独有的风景,鸳鸯湖的自然水系稍加规划引流,成就了如今古北水镇的河道水网。


还是当年的鸳鸯湖,流入的是古北水镇花费近10亿元建设的地下管廊系统。地下管廊的门一打开,一股冷气袭来,和室外30℃的高温形成了鲜明对比。这里就是古北水镇地下综合管廊空间,也被称作古北水镇的“大动脉”,标记着自来水、直饮水、中水、消防、热力的各式管道延伸向远处。


“揭秘”古北水镇丨风景之上的生活


古北水镇配套运行保障指挥中心总监朱相林告诉新京报记者,这条地下管廊全程1.8公里,宽2.6米,高2.5米,分为五大类八种管线,包括供水、供电、供暖、消防、弱电。狭长的地下管廊四季保持恒温,供热管道水温也常年保持在65℃-90℃之间,管道使用的保温材料性能国际领先,管道内水温1000米损失的温度甚至不到1℃。


大部分旅客对地下管廊并不熟悉,更不明白花费巨资打造的意义。简单来说,地下管廊就是把现在大部分城市直埋在地下的水力、热力、燃气等管线统一安放在一个“房间”里,除了更安全的保护,检修也变得更加方便。近5年来,我国也提出了开启“地下管廊革命”的目标。朱相林介绍,地下综合管廊避免了地面出现“拉链”工程,也不会让各种管线破坏了古色古香的水镇景区天际线。地下综合管廊在10年前景区规划时非常领先,直到今天在全国的景区也是“独一份儿”。


“游客能接触到的都是直饮水”


沿着狭长的地下管廊,穿透坚硬的岩层,就到了古北水镇的直饮水厂,花费近7000万元的欧盟标准直饮水厂是古北水镇另一个隐藏的“宝藏”。水厂采取的是自来水和直饮水分质供水,其中直饮水在自来水处理的基础上增加了活性炭过滤和国际一流的纳米级过滤工艺纳滤膜过滤,达到直接饮用标准的水源接入了古北水镇所有酒店的水龙头、花洒以及泳池,朱相林说,“但凡游客能接触到的,都是直饮水品质,这在国内是很少见的。”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