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学教育 >

从“茅盾故乡文盲多”到县域教育现代化“领跑者”

时间:2019-07-17 04:54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董芬珍 绘

  1983年1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嘉兴地区教育为何落后》的报道,其中“茅盾故乡文盲多”一句批评尖锐,一针见血。文中说:“著名文学家茅盾的故乡桐乡县,文盲半文盲占总人口的31%以上。”“这里的农村学校,特别是小学有‘三差’:校舍差、设备差、师资差。”这些字句,深深地刺痛了桐乡人民的心,也让桐乡教育迎来了一个巨大的转折。

  在去年进行的2017年度浙江省县域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中,桐乡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达成度在75%以上,位列省内第一梯队、嘉兴市首位。如今的桐乡教育,已经从“追赶者”变为“领跑者”,迈向了高质量打造现代教育体系的新征程。

  【画里景】

  茅盾母校插上互联网“翅膀”

  在茅盾的故乡乌镇,有一所他的母校——植材小学。校园古朴中透露着现代的气息,一进校门就能看到茅盾先生年少模样的铜像,背后是他亲笔写下的“大丈夫当以天下为己任”。

  自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创办以来,乌镇植材小学培养了茅盾、沈泽民、孔另境、严独鹤、木心等一大批国家栋梁之才,留下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学风。117年的时光里,植材小学在传承,也在创新。

  不久前,记者走进植材小学的阶梯教室,五年级一个班的学生正在与一位新西兰外教通过视频直播交流,整个课堂轻松有趣,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脸上洋溢着欢笑。从2017年开始,他们每周都能上一次这样的外教英语课,这是该校“互联网+教育”实践的一个缩影。

  在教学楼旁边的学校科普基地“创客梦工厂”内,不少学生正在编程,他们通过指令设置,让机器人跟随音乐完成跳舞动作;一旁的学生则利用红外线传感器原理,通过感应人手的反射波操作电脑游戏……在这里,3D打印、物联网、激光雕刻等走进了课堂,小学生都成了“小创客”。今年暑假,乌镇各所学校的400多名学生将在这里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创客夏令营”。

  【话变化】

  从“有书读”到“读好书”的县域实践

  随着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落户,乌镇,已经成为互联网发展的“样本”,各类互联网元素已融入这里人们的衣食住行。当然,教育也不例外。如今的植材小学,正在“书香植材”、“童趣植材”基础上,着力打造“智慧植材”。

  “我们希望让传统与创新相融,让科技与人文互进,让孩子们在智慧化的融合中‘玩’与‘学’。”校长彭建清介绍,近年来,植材小学通过交互式一体机、高清视频展示台、移动平板等网络硬件设备,创建不断启智的智慧新课堂保障;同时,通过电子班牌,大容量彰显班级个性特点;依托“创客梦工厂”等,让学生的创意变成现实。

  在桐乡,这样的变化也在很多乡镇学校发生着。同样有着百年历史的濮院小学教育集团翔云小学,从2016年起就开始引导教师深入研究交互式一体机的教学应用,并于2017年初,率先启动了“备授课一体化”,让教师的备课资源直接进入课堂,不但整合了工作环节,提升了工作效率,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该项目于2018年被立项为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

  “家长网校”、“攀登阅读”、“主题式系列微课”、“平板课堂”、“智慧评价”……一个个智慧创新项目受到了学生、家长和兄弟学校的认可,该校也被评为了嘉兴市首批智慧校园示范校。“力争通过精准化教学、个性化学习,培养未来的智慧少年。”校长沈志飞说。

  “茅盾故乡文盲多”,这一句话不仅是批评,更是一个鞭策。1983年开始,桐乡狠下决心改变教育落后的面貌,作出了《关于开创我县教育事业新局面的决定》,提出了在全国率先实现“两基”的奋斗目标,即率先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在对教育的空前重视下,1994年,桐乡在全国首批通过了“两基”验收。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桐乡教育的发展脚步从未停歇。1995年,桐乡市高级中学正式创建,这是桐乡教育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样一所高起点、高定位的高级中学横空出世,不仅满足了学生入学的要求,还起到了领头雁的作用,进一步激发了莘莘学子考高中升大学的求学梦,成了桐乡教育的标杆。

  “桐乡对教育空前的重视,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看到如今一个个桐高学子成才,我真的很欣慰。”桐高首任校长皇甫涛说。不但让孩子有书读,还要让每个孩子读好书,桐乡比任何一个地方都有着更深刻的认识。

标签: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