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学教育 >

海淀区礼乐教育探索实践 学生内外兼修“铸品养心”

时间:2019-07-17 04:51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海淀区礼乐教育探索实践 学生内外兼修“铸品养心”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第一分校礼乐课课堂

  新华网北京4月3日电(陈梦谣)“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不学礼,无以立。”在海淀区礼乐教育优质校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第一分校的礼乐课课堂上,教师田婧正在引导初一年级的同学们理解“礼”的内涵,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将“敬、净、静、雅”的中华礼仪落实到实际生活之中。

  4月2日 ,以“礼行方寸之间,德润心渠万里”为主题的海淀区中学礼乐文化课程实践研讨会在首师大附中第一分校举行。海淀区教师及北京市其他区县代表近500人参加了会议。此次研讨会是海淀区礼乐教育前期探索的一次全面展示。

  礼乐文化教育能够涵养学生高尚的品格,塑造学生优雅的言行。礼乐教育关注学生的人格、道德、规则教育,能够助力学生成长,培养其仁爱孝悌之心、和谐相处之道,关注孩子友好交往能力发展和文明习惯的养成。

  研讨会现场,首师大附中第一分校校长梁宇学做了礼乐课程实践探索经验分享。“涵养学生内在精神的最佳方式就是文化育人。礼乐文化是文化育人的核心,能够起到‘铸品养心’的作用。”学校开发礼仪课程,培养学生“礼”仪精彩;开发乐艺课程,培养学生“乐”艺精炼;开发运动课程,培养学生“射”艺精准;开发实践课程,培养学生“御”艺精干;开发书韵课程,培养学生“书”艺精研;开发益智课程,培养学生“数”艺精确。由此形成学生在学校教育中既有一张一弛、动静结合的健康成长,又有内外兼修、小道大成的坚毅。

  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北京市教育学会副会长杨志成认为,礼乐课程的科学开展可以处理好人与自身、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人与自然等一系列关系的问题。他表示,传统文化教育要紧密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来展开,在课程开发中要注重三级课程的整合及与各学科的融合,另外还要注重“知情意行”的实践课程教学。他建议,在传统文化课程开发过程中,要把握好传统与时代的关系,做到古为今用;处理好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做到去伪存真;注重传承与发展的关系,做到创新发展,让传统文化焕发新光芒,让未来的教育在传承中实现新突破。

海淀区礼乐教育探索实践 学生内外兼修“铸品养心”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第一分校学生传统礼乐课堂学习成果汇报展示《行止中的<诗经>》

  海淀区推进礼乐文化教育探索是以区教科院、教育学会组织课题实验学校一同参与,以群体课题的形式进行推动。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宋官雅认为,礼乐文化教育在涵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作为课题负责人,海淀教科院的杨柳博士围绕现代语境下开展礼乐教育的核心概念和关键问题,分享了“海淀区在新时期推动礼乐教育的思与行”。

  据悉,海淀区教科院、敬德书院联合清华大学中国礼学研究中心举办了三期礼乐文化教育系列培训班。本着聚焦课程、推动实践的原则,通过礼乐文化经典解析、专题研讨等形式,阐释礼乐文化精髓以及不同场景下的礼乐要求,并辅以礼乐文化进课堂的教学策略构建、课堂观摩等内容,培养了一批知行合一、谦逊儒雅的礼乐师资队伍,并在专家的指导下,组织专门的团队研发了适宜在中小学推行的礼乐文化教育教材,推动礼乐进课堂的教学实践。目前该套系列教材正在进行北京市地方教材目录申报工作,通过审核后,将作为地方教材,在海淀区被广大中小学使用。

+1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