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学教育 >

聚焦大学里的名师班主任:陪伴本科生走过关键4年

时间:2019-07-01 10:59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今天是教师节。

  教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命脉的传递者。所以这个职业是良心的职业,传递者的素养和能力也显得格外重要。而在高等教育阶段,二十上下刚刚脱离父母呵护的大学生更需要人生方向上的引路人,前沿学术的启蒙者和人格的塑造者。正如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一次会议上指出的,本科教育是大学的根和本,本科不牢、地动山摇。“不抓本科教育的高校不是合格的高校”“不重视本科教育的校长不是合格的校长”“不参与本科教育的教授不是合格的教授”。

  因此今天我们聚焦名师班主任,他们是在之前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风气中,逆风独立的人。他们舍得拿出宝贵的科研时间,陪伴、厮守这些本科生,见证他们的成长、解惑他们的青春烦恼,用自己的荣誉、见识与气场陪同学们走过人生最关键的4年。清华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今年新生班主任邓俊辉教授,20多年前得到自己老师的极大信任和期许而留校做了教师,今天,他爱教师职业仍如初恋,坚持“师生同游”,师不必贤于弟子,双方共同成长;江桂斌有众多头衔,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理事长、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等等,但他同时是国科大的“科学家班主任”;41岁模样俊美的刘崇茹是华北电力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博导,但她同时也是本科生的班主任,她的蝴蝶理论征服了很多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一只蝴蝶所能看到的美景在它作茧自缚的时候是看不到的,我希望同学们把眼界放宽,眼光放得长远。”

  也许,他们比很多同行少了做科研的时间,多了很多琐事和繁杂,但他们收获了作为教师的成就感,收获了难得的师生缘。

  尊师重教带着鲜明的中国文化基因,根植于每个中国人的内心。在这感恩的日子里,让我们对每一位爱学生陪学生的教师说一声:谢谢您!

  -----------------------------------------------------

  相关阅读

  江桂斌院士:本科生的大家长

  “没想到院士这样的‘大咖’,还这么和蔼。”看着台上正在发言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江桂斌,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1810班大一新生张泊宁不禁向记者感慨。

  江桂斌有很多头衔,比如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理事长、著名杂志ES&T副主编、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如今,又要再加一个,那便是国科大资源环境学院2018级1810班班主任。

  4年前,江桂斌便以班主任的身份带过国科大化学科学学院1406班的大一新生,这个班被称为“江班”。那是国科大首届本科生,也是江桂斌首次当班主任。那届学生入校前,国科大时任校长丁仲礼亲自给江桂斌发来邀请,请他担任班主任,盛情难却,江桂斌心想:“试试看吧,也许可以帮助学生们做些事。”

  更具体来说,江桂斌担任的是班上的“科学家班主任”,此外,班上还有位“青年班主任”——国科大化学专业副教授吴丽丽。

  吴丽丽介绍,“科学家班主任”主要负责学生的思想引导,“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对专业方面的思想认知”,自己则主要负责管理班级具体事务,即学生的发展引导,“江老师很忙,但总是抽出时间和本科生当面交流”。

  国科大原化学科学学院1406班学生王威现已升入研一,他初识江桂斌院士是在2014年秋天的班会上,“那是我们全班同学入学以来接触到的第一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也正是这次见面让他决定选择江桂斌院士,作为自己本科阶段的第一位学业导师,指导他学业的发展。

  与王威作出同样选择的,还有国科大研一学生赵瑞琪等5名同学。

  “我发邮件给江老师,即使他刚下飞机正赶往会场,也会及时回复。江老师可以说对学生的学习生活非常关切。”赵瑞琪记得,江桂斌院士多次自掏腰包请同学们来吃饭,“仔细询问我们在学习中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困惑,提供了有关专业发展和学习方法等专业性建议,非常中肯,使得我们可以不断修正自己的学习规划和人生规划,顺利完成了从学习到科研心态的转变。”

  的确,初入大学,总是有不少困惑,对专业、对生活或对未来,名师则无异于漫漫求学路上的指路明灯。

  在第一学期的期中考试结束后,王威曾和同学一起找江桂斌院士去谈有关大学学习方法和未来道路选择等方面的困惑。王威现在还记得当时江桂斌院士的教导,“不必太过纠结于眼前的考试成绩”“做研究是一个把知识活学活用的过程”“刚上大学时多多开阔自己的视野”……后来,江桂斌还邀请班上同学参观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鼓励我们说,数学和物理是学习理科的基础,一定要认真对待”。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