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学教育 >

东莞理工学院坚持“知行合一”教育理念 构建“十加二”育人体系

时间:2019-06-30 21:45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东莞理工学院坚持“知行合一”教育理念 构建“十加二”育人体系

东莞理工学院党委书记成洪波给学生上“思政第一课”。张友炳 摄

  近日,“红星闪耀故事汇”在东莞理工学院松山湖校区小剧场落幕,知行学院莞和分院学生赖园园声情并茂地讲述革命烈士伍若兰的红色故事,荣获一等奖。

  今年初,东莞理工学院发布《争创一流本科教育2025行动计划》,提出坚持“知行合一、立德树人”理念,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本科教育全过程,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力争到2025年全面建成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该校党委书记成洪波表示,学校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一体化构建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以及社区、朋辈的“10+2”育人育才体系,把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要求落到实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体两翼三支撑”打造思政“金课”

  “不要做‘母校外人’,不要以‘佛系青年’自居,更不能‘海草海草随风飘摇’。”在去年新生入学典礼后的“思政第一课”上,成洪波“金句”频出,给新生讲解知行合一的成长成才之道,引导新生扣好大学生活“第一粒扣子”。

  党委书记、校长带头上好“思政第一课”,是东莞理工学院重视思政课建设、重点打造思政“金课”的一个生动缩影。

  东莞理工学院马克思学院执行院长唐元松介绍,学校以“一体两翼三支撑”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一体”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采取课前学生自主学习,课中教师专题讲授,课后学生问题式研学的“1+1+1”模式,创新课堂教学,增强教与学的互动效果。

  “两翼”即创造性地开展讲座、读书会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例如“莞工求是讲坛”已连续举办40多期,成为思想碰撞、主题宣传的重要阵地;郭奕鹏博士发起“猫头鹰读书会”,每周和学生一起自发举行读书活动。

  “思政课总共16个学分,其中有2个学分是社会实践。”唐元松介绍,从2017年开始,马克思学院探索设置了4支课程实践教学小分队,分赴贵州、湖南、四川、广东韶关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形成了精选带队老师、实践团队、调研项目、调研对象,并形成精品成果的“五精”原理课社会实践活动模式。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培养优秀人才,必须有优秀教师。

  东莞理工学院着力强化“三支撑”:夯实学科支撑,围绕思政专业硕士点申报,以高标准组建重点学科团队;重视团队支撑,3年来引进12位博士,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培养青年教师人才,成立3个名教师工作室,每年开展封闭式集体备课和外出考察学习;用好网络支撑,打造资源丰富的思政课网络学习平台,学生可以在网上做作业,教师可在网上批改,线上线下学习无缝对接,进一步打造思政“金课”。

  首创学生社区党建思政育人新场景

  课上课下、课内课外的有机结合,能让思政教育更有亲和力。

  在东莞理工学院学生社区知行学院莞华分院的自习室,书架上放着大大小小的端午主题手工作品,还有一封被装裱起来的感谢信,上面写着“本会已收到贵单位爱心捐款151.6元整”。

  原来,莞华分院和2017级机械设计4班的学生们用课余时间制作义卖手工作品,并将获得的收益捐赠给东莞市红十字会。

  2013年上半年,东莞理工学院学生社区开始建设,首批专业社工进驻,与学生工作队伍实现“双工联动”。紧接着,学生社区党工委正式成立。2017年9月,开设了学生社区知行学院。

  知行学院是东莞理工学院的二级教学机构,下设7个社区分院,对应成立7个社区党支部,学生党员过上了“院系+社区”双重组织生活。这些学生社区,以“服务管理社区化、价值引领生活化、素质养成场景化”为目标,全面推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自我成长。

  知行学院在社区里建立了由知名教授、专家、社工、心理咨询师、社区服务管理员及高年级“导生”组成的工作团队,引进16名专业的全职社工,将社会工作的方法、理念带入校园,更好地关怀学生。

  有一件事让很多学生印象深刻,去年台风“山竹”过境后,莞馨分院社区出现大树倒伏,社区学生党员们践行“一个党员一面旗”的服务精神,组织身边同学开展灾后互助,不到半天就将社区清理干净。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