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学教育 >

藏族大学生嘎次:虽然只是小雨点 但我能滋润大地

时间:2019-06-22 17:06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2017年,嘎次开始担任湖北高校藏族学生总负责人。微信公众号“赞普使者”致力于讲述藏族文化、表现藏族学子风采,新生开学前,嘎次就利用“赞普使者”为新生答疑解惑。他专门建了微信群,把群二维码发布在“赞普使者”的推文内,当年报考武汉高校的新生都可以进群咨询。从解答学校情况、介绍路线,帮忙买车票到告知当地气温、提醒携带衣物,再到把每个新生交给各自学校的负责人,这一整套工作嘎次都参与其中,毫不马虎。

  而今,这个24岁的藏族小伙子的梦想即将成为现实。

  生活中,这个话不多的男孩总是默默地关心着身边的同学,“敬业而且脾气好”是同学们对他最多的评价,每次放假从西藏回来,他都会和室友分享西藏的特产,还会教同学们藏族的“锅庄舞”,室友李建笑言,“和嘎次住在一个寝室是件很幸福的事。”

  5月30日,站在武汉大学“2018年度十大珞珈风云学子”的领奖台上,他依然带着憨厚的笑容,对每一位老师和同学都不停地说着感谢,“感谢一路关心支持我的所有人,不忘初心,继续努力”。

  2008年,这个牧民家的孩子离开家乡日喀则市谢通门县春哲乡德布具村,通过国家援藏教育工程辗转进入内地求学。

  2015年,嘎次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院系辅导员李想清晰地记得刚入学时和嘎次谈心,他说家乡谢通门县位于雅鲁藏布江北岸,水力资源丰富但开发不足,不少地方的牧场至今还没通上电,选择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就是想要为家乡建设做点事。“大一学生有这样的认识不简单”。

  在葛海燕看来,嘎次是个集体荣誉感和民族团结意识特别强的学生,作为班上的生活安全委员,“每学期的班干部述职测评都是全票通过”。嘎次还是学校重点培养的党员发展对象。高三时,学校在900多名学生中发展了两名党员,噶次是其中之一。

  6月20日,参加完武汉大学的毕业典礼,他就要坐上列车,前往中国水电基础局有限公司西藏分公司报到,准备为家乡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虽然只是小雨点,但我依然能滋润大地。”这是“小雨点计划”的初衷,也是嘎次一直践行的誓言。一路走来,他收获了成长,但他觉得这一切都来源于老师和同学们的支持和帮助,他忘不了刚入学时,同学高翼天教会他在稿子中如何用修饰语、如何措辞;刘鑫手把手地教他如何在PPT中插入背景图,如何加特效、放背景音乐……

  武汉大学一共有80多名藏族学生。一进校,嘎次就加入了武大藏族学生之家,主动帮助藏族同学,承担相关工作。

  2017年9月,12名来自西藏山南地区的先天心脏病患儿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进行免费手术。由于语言不通,患儿家长们有话说不出,急得手足无措。

  有一次,嘎次看到西藏昌都贡觉县公益社正在为当地困难农牧民筹集衣服,他便发动武大学生进行捐衣活动,短短两周,70多公斤衣物装了满满7个大袋子。

  8月初,他开始统计西藏新生到武汉的时间,带领一两名同学,一趟又一趟到机场、火车站迎接新生,从早晨6点多到晚上10点多,持续了一个星期之久,没有错过一个新生。

  很多西藏学生都是第一次离开家乡到内地,嘎次深知他们独自离开家乡的心情和所要面对的困难,所以经常担任替藏族新生答疑解惑的“情感疏导员”。

  在南通中学的藏族学生群体中,嘎次具有很强的号召力。他创立了藏文社,组织各个年级的藏族学生利用周末学习藏语。同时,他还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开展藏文书写、朗诵比赛。而今,这些活动已经成了学校一直延续的经典项目。

  刚刚跨入大学校门时,来自西藏的嘎次就明确了未来的方向——学成之后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反哺”家乡,“走出去,就是为了更好地回来”。

  嘎次是同年级中的第一个正式党员,“党员就是事事冲在前面,做表率的人”。

  学习上,嘎次的成绩经常位列班级第一,西藏班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薄弱,“他是其中少有的理科特别出色的孩子”。

  嘎次说,组织策划“德吉杯”是自己在担任湖北高校藏族学生总负责人期间做的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从召集各校负责人开会讨论到活动策划、从比赛奖杯奖牌的设计到各项赛程的安排、从活动审批到正式开展,每一个活动细节他都全过程参与,精益求精。

  进入大学的嘎次,在学习上丝毫没有松懈。他觉得自己在学业上与身边一些内地同学存在差距,每天一有时间就往图书馆跑。大一下学期,他获得了水利水电学院“云水奖学金”“学习进步奖学金”。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