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0 22:30 |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采集插件 | 点击:次
超前消费现象警示我们,全社会要引导青年人形成健康的消费观和金融观,学校要加大消费教育和生命教育的力度,帮助年轻人在敢于消费的同时及时形成健康的消费观念。
[超前消费盛行的原因]
一些年轻人超前消费、透支消费,甚至陷入债务缠身、不可自主的困境,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
一方面,在经济长足发展、全社会消费持续提升的背景下,年轻人消费同步扩张,但也容易失衡。
尤其是在互联网与市场经济下成长起来的90后、00后,摆脱了前几代人那样原生家庭经济状况普遍不宽裕的状态,手中的可支配财产多了起来,消费有了底气。但与此同时,一部分人超前消费惯性难止、尺度难以把控,并未及时形成收支平衡、量入为出的理性消费观。
在此过程中,家庭、学校、社会的正向引导也存在缺位现象。在社会欢呼消费扩张和升级的同时,各方面对年轻人消费观的教育和引导显得滞后。
另一方面,以借贷为特征的年轻人过度消费,更与当前经济社会环境中无处不在的各种刺激诱导有关。越来越低的借钱门槛、过度消费的刻意诱导、层出不穷的贷款陷阱等,客观上形成“围猎”之势,对涉世未深的年轻人负债消费推波助澜。从大学校园宿舍“扫楼办卡”,到定期短信、电话,以透支为特征的银行信用卡,再到银行手机APP上,“分期信贷”“分期购”“e智贷”;以至于线上京东白条、花呗、蚂蚁借呗、微粒贷借钱等互联网企业推出的消费贷款,已经延伸至消费者指尖。甚至于出现了借条贷、校园贷等乱象频发,这些超前消费、借贷消费不仅裹挟年轻人个人财务状况,更是对其发展前景乃至人身安全构成威胁。
[影响]
年轻人过度负债消费,正在积累多方面社会问题。
一是盲目负债会影响青年人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勤劳节俭的优秀传统格格不入,也容易让年轻人走偏。现实社会中,多数年轻人陷入了消费与储蓄的“怪圈”。越是透支消费,越是欲望难填,借贷一旦突破个人承受力,容易激发不理智行为。与之相反,越是专注事业与储蓄,甚至没时间消费,进而步入良性循环,工作生活充满希望。
二是年轻人早早背上债务负担,或在社会征信体系中留下不良记录,在干事创业上受到束缚,难以轻装上阵。如近几年的“校园贷”“裸条贷”等消费贷款泛滥无序,甚至催生了暴力催收这一畸形行业,酿成社会问题。
三是年轻人超前消费也直接冲击全社会养老形势。对于刚组成三口之家的年轻人来说,在独生子女政策下,其大多没有兄弟姐妹来分担赡养父母的责任,需要同时承担孩子教育和父母养老的开销。但与上一代人相比,其储蓄更少、负债更多。有调查报告显示,35岁以下的中国年轻一代,56%暂未开始为养老储蓄,44%群体中平均每人每月储蓄只有1339元,部分年轻人处于“零储蓄、高负债”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