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学教育 >

香港中文大学推荐书单58本

时间:2019-06-15 03:41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余秋雨以一个中国文化人的身份,用三个月的时间,踏上一个充满惊险的旅程:从希腊出发,南下埃及,再穿过中东的以色列、巴勒斯坦、约旦、伊拉克、伊朗,再走访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等十个国家,探索“人类文明的经络系统”。作者在书中对古代文明的兴衰、当今文明冲突的根源、中华文明的独特性都作出了细微的观察与深刻的反省,为读者带来惊喜、感叹与深思。

No.7 《大汗之国:西方眼中的中国》

史景迁(著)

从马可波罗到利马窦、伏尔泰、奥斯汀、赛珍珠,七百年来中国在西方人眼中的地位不断变化却又始终引人入胜。这是一本由学识渊博,文笔生动的汉学家所写的好书。作者把西方从十三世纪到二十世纪作家笔下新奇多样的中国,尽皆搜罗在这本足以见证其间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著作当中。

No.8《大学之理念》

金耀基(著)

本书是金耀基教授对大学的理念、性格及发展的精微论述,并涉及到人文与科学的文化观的论争、大学的世界精神、通识教育,以及在世纪之交大学理念与角色的转换、现代性、全球化与华人教育等问题。

No.9 《文化苦旅》

余秋雨(著)

《文化苦旅》是余秋雨教授80年代在海内外讲学和考察途中写下的作品,是他的第一部文化散文集,也是他的代表作。全书所收作品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历史、文化散文,散点论述,探寻文化;另一部分是回忆散文。

No.10 《少年凯歌》

陈凯歌(著)

认识别人不容易,认识自己更难。陈凯歌的《少年凯歌》是一部自传式散文,讲述他如何在文革中成长。文革对他而言是一种自我认识的过程,给予读者一种很大的启示。人确实需要面对自己,需要有勇气否定自己,亦要有勇气面对将来,陈凯歌在书中有深彻的自我反省,在认识自己之余亦顿悟了人生的意义。

No.11 《中国大历史》

黄仁宇(著)

黄仁宇教授的《中国大历史》很值得推荐, 因为: (一) 它易读,作者用很平易近人的英文写作,对任何想促进英语能力的读者都是很好的入门书。 (二) 作者对中国历史有透彻的看法,不是以道德观点看历史人物,而是看人在环境中发挥的作用及环境的回应,是一本客观的历史书。

No.12 《中国文化要义》

梁漱溟(著)

介绍这本书给大家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关于中国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在以前,大家都觉得影响是负面的,本书作者梁漱溟也认为中国文化阻碍了中国产业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的萌芽。不过,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东亚四小龙,近二十年的经济成长却很快。究竟我们应该怎样看中国文化的优劣呢?第二个原因是关于政治方面的:本书有很大篇幅讲述中国文化局限了民主政制的发展。近年来,台湾、中国大陆和香港都有一股走向民主政治改革的力量。究竟这些改革会否受到中国文化的束缚而产生重大的问题呢?这是值得大家探讨的。

No.13 《中国美术史百题》

谭天(著)

本书共有一百个专题,每个专题由一千至二千字不等,从中国美术的起源一直写到清末民初的著名画家吴昌硕,重点地介绍具代表性的艺术品、作品、遗迹、艺术理论,并且顺时代的次序来编排,从而勾划出中国美术发展的概况。由于这一百篇短文都独立成篇,因此初接触中国美术的读者无须由第一页读至最后一页,可以挑选自己有兴趣的专题来读。作者归纳了近年来有关中国美术的一些研究成果,并扼要地评述和介绍,无疑是认识中国美术的一个好门径。

No.14 《分成两半的子爵》

伊塔洛·卡尔维诺(著)

好小说有很多,但有的太长,像《追忆似水年华》;有的太深,像《尤利西斯》;有的太难读,像《跳飞机》;有的太沉闷,像《城堡》;有的太出奇,像《恋人絮语》,总有这样那样困难,不一定适合年轻读者。卡尔维诺的《分成两半的子爵》则有趣易读,以超现实、谐趣的手法,写主人翁在一场战争中被轰成两半,从破碎到辗转争斗,然后重新找到完整的真实。这小说既有创意,又有深意;而且可以作为认识这位文学大师,以至进入文学世界的开始。

No.15 《未来城》

(A Scientist in The City)

詹姆斯·特菲尔(著)

科学家告诉我们:现代都市是一连串科学发现的结果。他认为操纵原子的能力,释放储存能量的能力,利用电子储存、传送资讯的能力 , 这三种能力改变了我们所居住的城市, 似乎很深奥。但作者詹姆斯·特菲尔身为物理学教授,深入浅出地以科技的角度检视了都市,他谈到现代都市的诞生、都市的生态,谈到钢铁城市、琉璃城、城市地下庞杂的世界,以至未来的都市以及都市的死亡。

No.16 《生命的奋进》

梁漱溟、牟宗三、唐君毅、徐复观(著)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