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大学教育
全国政协委员马国湘:增加贫困地区职业院校学生生活补助,更好发挥职业教育助力精准脱贫的作用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10日电(记者 位林惠)脱贫攻坚战目前已进入决胜期,易地扶贫搬迁被证明是精准扶贫、精准施策、精准脱贫的有力抓手,是深度贫困山区群众脱贫的必由之路。然而,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后却也面临不少难题。难题是什么?该如何解决这些难题?……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马国湘。

1111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 马国湘  网络资料图

“为了深入了解易地扶贫搬迁所面临的困境,我们特地前往武陵山区、六盘山区和部分革命老区进行深入调研。经过一番调研后,我们了解到,能否实现“稳得住、能致富”,是关系到搬迁群众的后续发展的重点。”马国湘表示,由于支撑产业培育力度小,搬迁群众生计重构难,就业创业技术培训等服务的支持力度不足,导致山区移民工作任务十分艰巨,不是短期能解决的问题。要想脱贫致富,必须通过职业教育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一支稳定的技术工人队伍。因此她认为:“开展帮助贫困山区初中毕业生接受职业教育,从而提高劳动者素质、提升就业质量,是解决贫困山区整体移民搬迁困难的有效途径。”

不过,近年来,国家对职业院校学生的资助类型越来越多样化,资助比例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农村及城市低收入家庭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特别是建档立卡户学生的资助力度不断加大。这种种举措并行下,是否有效解决贫困学生的上学问题呢?

马国湘通过对职业学校对的深入调研发现,利好的政策背后,却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现有资助政策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家庭子女的就学问题。“国家针对职业学校的学生制定的减免学费政策是2000元的标准,超出标准部分的学费仍需学生家庭负担。但这些学生大多来自贫困家庭,家里面本就缺乏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基本无现金收入,可支配收入极少,根本无力支付剩余学费。再加上短期内看不到教育的收益,很多学生在中途辍学。”马国湘不无担忧地对记者说。

其次,助学补助标准偏低且资金落实不到位。马国湘根据调研的情况向记者说道:“国家的助学补助标准为2000元,很多地区助学补助只能兑现1500元,还不足以解决贫困学生的上学吃饭问题和交通费用。我们还进一步了解到,女生一月伙食费一般250元左右,男生300—350元左右,学生外出上学的话更加重了贫困家庭负担,由于负担不起生活费而导致学生辍学外出打工的现象普遍存在。从这一层面上而言,要完成中职三年学习存在不可持续因素。”

最后,还有一个难题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滞后,精准服务能力不足。马国湘表示,受观念束缚、缺乏产业引领、自身办学成本高等因素影响,贫困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举步维艰。职业学校的能力水平、基础条件差距较大且发展极不均衡,学校面临教学设备老化、教师流失严重、招生困难、资金紧张等普遍性难题。特别是贫困地区县一级职业教育培训机构能力建设明显不适应扶贫任务要求。

问题发现了,如何让贫困学生上的了学,从根本上解决搬迁移民的后续问题?马国湘结合过往实践有针对性地提出三点建议:

第一,通过职业教育解决搬迁移民问题。马国湘给记者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中华职业教育社自2010年开始,持续实施以中等职业教育为特色的温暖工程教育移民项目。项目在武陵山区、六盘山区、大别山区和中央苏区、革命老区的13个省开展实施。具体操作模式为,在当地中心城市选择一批优质中职学校,选取就业前景好的优质专业,招收贫困家庭子女,帮助他们接受职业教育,毕业后便推荐到优质企业就业。这样,学生毕业后很多在北京、天津、上海、广东、浙江、重庆等发达地区就业,收入远超过原所在地水平。项目不仅为贫困家庭子女提供了接受公平教育、有质量的教育机会,而且使他们学到致富技能,有了稳定工作,获得可靠的经济来源,最终实现‘以教育促就业、以就业促移民’,有效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

马国湘说:“八年来的实践证明,通过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提升就业质量达到移民脱贫的办法,正是解决贫困山区整体移民搬迁困难的有效途径。”因此,马国湘建议,政府有关部门进行深入调研并加以推广,在制定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政策时予以考虑,可采取在确定动迁地区,招收贫困学生就读职业学校的办法,通过职业教育把贫困家庭子女迁移出贫困山区,从而根本解决搬迁移民的后续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