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大学教育
三全育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路径

 

摘 要: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立德树人就是要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强化大学生的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当前,为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北京科技大学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坚持育人导向和问题导向,拟重点实施“科教协同、管服结合、以文化人、实践立行、关爱学子”的“星火北科”树人计划,深入推进高校“三全育人”体制机制保障,积极探索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人才培养;三全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以下简称“三全育人”)的战略目标,对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随着高校教育综合改革的深入推进,特别是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智力高地、人才高地,亟须构建“立德树人”和“三全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这对培育当代优秀大学生,增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三全育人”的时代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九个坚持”,是对我国教育事业规律性认识的深化。这一论断的鲜明特征,就是强调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强调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1.落实立德树人是实施“三全育人”工作的根本目的。“立德树人”中“德”是一切教育的根本,不仅需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还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等教育的培养体系中。“树人”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坚定的人生目标,使之成为有责任感、有正义感、有奉献精神、有分辨是非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三全育人”突出德育“为首”“为先”“为本”的地位,“育人”的全过程都要落实到全员,关注到全方位,贯穿到全过程,体现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性、科学性与全面性的内在统一和有机结合,强调的是一个系统的概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是要将其教育工作的主线和中心,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做到时间上无空档、空间上无死角、人员上无懈怠、内容上无遗漏。只有让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都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围绕这个目标来学,才能聚焦凝力、取得实效,为高校人才培养筑牢更高水平、更加科学的制度保障。

2.实施“三全育人”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实践路径。“三全育人”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整合协同学校各项教育工作以及各项育人元素,通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调动一切育人因素,发掘一切校内外资源,为学生打造全方位、立体式的育人时空,形成素质修炼的“大熔炉”,使在校大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获取自身发展所需的资源,从而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三全育人”以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坚实的专业技能和较高的科学文化艺术素养的高素质人才作为工作目标,高度契合“立德树人”的任务要求。因此,“三全育人”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提供了有效的实践路径。

学校实施“星火北科”树人计划,探索“三全育人”实践路径

北京科技大学具有优良的办学传统,较早曾提出将实践劳动作为重要育人环节,较早开始实施“全员德育”工作,较早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为“三全育人”的深入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工作基础。2018年10月,教育部公布全国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名单,北京科技大学入选十所试点高校之一。为凸显“立德树人”在综合改革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中心地位,学校以“立德”为根基,实施“星火北科”树人计划,在认真总结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环境发展和大学生自身特点,不断探索创新高校“三全育人”的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