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大学教育
探究現代大學制度的新內涵

 

原標題:探究現代大學制度的新內涵

  上海財經大學是中國教育史上最早的商科大學。多年來,著力推進學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斷探究現代大學制度的新內涵,努力構建遵循高等教育發展規律、扎根中國實際、具有學校特色的現代大學制度。學校通過優化治理方式,充分激發和調動學院辦學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最大限度地釋放學術創新活力,為學校創建國際知名、具有鮮明財經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提供堅實的制度保障和治理體系支撐。

  大學是一個學術共同體,現代大學制度不僅僅包括構建完善的制度體系,還包括將制度內化為先進的大學文化:法治、科學、民主、開放。現代大學制度是一個體系工程,學校提出“2 4”的框架體系。“2”為學校現代大學制度建設的內核部分,即內部治理、外部治理,解決學校內部的關系、學校與外部的關系﹔“4”為學校現代大學制度建設的四大支撐,分別是依法依規治校、校院兩級管理、內部控制和信息化建設。通過“2 4”框架體系,構建日趨完善的制度體系,培育先進的大學文化,以促進現代大學制度日臻完善。

  學校以章程為准則,全面梳理相關規章制度和管理文件,推進各項制度的廢、改、立、釋工作,構建以《上海財經大學章程》為統領的依法治校制度體系。

  2003年制定“推進學校兩級管理體制改革的總體構想”,正式啟動校院兩級管理體制改革。近年來,學校全面實施了二級黨組織、行政班子、教授委員會、二級教職工代表大會分工合作的“四位一體”學院治理結構,即二級黨組織負責黨群事務,主要發揮監督保障作用,行政班子負責行政事務,教授委員會負責學術事務,二級教代會通過監督評議發揮民主管理作用,有力調動了院系層面的辦學活力。積極探索學院委員會制度,完善二級學院議事決策機制。除常規委員會外,另設人才培養、信息技術、外聯文化等6大類別19個分委員會,全院教師根據崗責、專業、興趣及特長自行選擇加入。此外,學校還以兩級財務預算管理體制為龍頭,充分下放財權、事權、物權,全面深化校院兩級管理體制改革,有效調動了二級單位積極性,取得積極成效。

  在對二級單位簡政放權的同時,學校有步驟地開展風險防范和制度約束工作。以“強支撐、高授權、大監督、短流程”為指導思想,依照“完善制度、完善流程、風險識別”三條主線,將內控體系建設融入校內所有業務管理部門和二級學院。“防審治”並舉,確保學校各項事業健康發展。在事前防范方面,持續開展制度廢改立梳理和內部控制流程2.0版建設,並通過修訂管理辦法、業務流程再造等預警防范措施,構筑起基建項目風險防范的屏障。在事中審計方面,建立“七經十緯”的審計業務體系,通過定期或不定期地開展審計調查評價和監督各項業務管理情況,基本實現對重大風險領域的全面覆蓋。在事后治理方面,建立審計整改長效機制,針對審計發現的問題,採用“清單銷號式”跟蹤督促,狠抓整改,確保相關問題能從體制機制、制度、流程等方面進行根治。

  信息化建設為學校現代大學制度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20年前,學校便將信息化作為學校戰略發展和現代大學治理建設的重要技術支撐,以信息系統建設和業務流程優化為切入點,以強化服務和提升管理為核心,進行了積極探索。在起步階段,通過完善組織架構、制定標准化規章等,統一規劃、分步有序開展信息化建設。在深化應用階段,以深化應用為重點,按照流程優化、系統集成和數據共享的目標,先后建設教學、外事、研究生等系統,基本實現信息系統對學校主要業務的全面覆蓋,為跨部門的業務協同和數據共享提供便利。在服務轉型階段,以服務轉型為重點,以新一代校園服務門戶建設為契機,將60多個師生常用的應用服務集中發布到門戶上,為師生使用提供一站式服務。

  一流大學呼喚一流治理。學校近年來對現代大學制度的探索,主動呼應了“雙一流”建設的訴求,在學校“雙一流”建設道路上留下了扎實的印記,抓鐵有痕。這一探索也豐富了當代中國高校現代大學制度的探索實踐,成為高校努力提高現代治理水平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鮮活樣本。

(責編:劉婧婷(實習生)、熊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