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23 06:31 |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采集插件 | 点击:次
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表明,理论创新对实践创新具有重大先导作用。每一次重大的理论创新,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的历史跨越。在未来前进道路上,继续深化改革、推动发展,也必须以理论创新为先导。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恢复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础上,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实现了思想理论的创新发展,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获得了不竭的精神动力,保持了蓬勃的生机活力。
思想理论创新在4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中,呈现出几次大的思想解放升华。
首先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拨乱反正,纠正长期以来“左”的错误干扰,开辟了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开启了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历程。
随后,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随着改革开放战略布局的拉开,党中央坚持从实际出发,在深刻认识世情国情党情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思想论断,由此构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方针政策等,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找准了方位和“定盘星”。
再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国际政治风云变幻,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出现大的变局的情况下,党中央坚持改革开放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动摇,大胆破除姓“社”姓“资”的思想困扰,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大论断,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找到了科学的目标方向,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进入21世纪,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新变化的形势下,党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执政党秉持思想上建党,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提供了科学的思想理论,深化了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对自身建设规律的认识。
在改革开放激发活力解决温饱的基础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党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大力推进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为中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拨正了航向,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提出了“两个十五年”的奋斗目标,勾画了在站起来、富起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起来,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和国家近百年来开辟的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富裕的伟大事业,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搭起和铺就了通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康庄大道。
事实充分说明,理论创新对实践创新具有重大先导作用。每一次重大的理论创新,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的历史跨越。在未来前进道路上,继续深化改革、推动发展,也必须以理论创新为先导。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全局,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迫切需要理论工作者进行深入研究。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理论工作者,都应注意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实践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不断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阐释,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切实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
回顾4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就是我们党始终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正确处理坚持与发展、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辩证统一关系,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作风上始终如一;40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实践的不断深化,面对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新形势新任务,党的思想理论每一次重大创新,都坚持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追求真理、大胆探索,坚持把科学掌握马克思主义和深刻认识国情有机地统一于我国改革开放的社会实践中,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在实践不断发展的进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生命活力,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的思想理论创新成果,而这些丰富的创新成果反过来又成为进一步推进改革事业的强大精神动力。
面对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科学高质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更好地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运用于增强“四个意识”、凝聚社会共识之中,必须更好地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运用于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之中,必须更好地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运用于总结“中国经验”、提出“中国方案”之中,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贡献出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智慧。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发展,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须进一步坚持党的思想理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