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22 17:54 |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采集插件 | 点击:次
熊羿:留学对他们而言不是必要的选择,因为留学这个选项很少会在这种家庭的选择当中,就好像人有山珍海味的时候也基本不会考虑方便面一样,但这并不代表方便面是不必要的。在我们双方今天的讨论中,应该重点关注那些正在考虑将留学作为一个可能选项的家庭,这才是这个辩题讨论的重点。
陈乐:留学不是必要的选择,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件事对他们没有益处或者他们自己不想,而是因为他们的客观条件所限而不得不放弃。当他们今后能够满足这些需要的条件后,就可以依靠自己的努力寻求这些自己依然想要追求的梦想,以及依然想坚持发展的道路。
郭婧:我们判断一个事物是否必要的标准,并不是看是否所有人都能承担得起,而是要看这个事物本身带来的好处。并且当下留学并不是只有自费一个渠道,院校联合培养等都是很好的渠道。
结论
总之,留学作为一种你我为获得自己满意学历和教育经历而选择的道路,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和肯定。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大趋势下,高速发展进入转型阶段的中国经济,也愈加需要具备丰富海外教育背景和世界视野的复合型人才。相比于留在国内接受学历教育的发展道路,留学的确具有较高的成本,但是其带来的巨大收益和对个人成长的提升,无论是在意志品质还是在学习能力上都是无可替代的。
正方观点与反方观点,你支持哪一个?请扫码关注“大学号”,为你支持的一方投票吧!投票结果将在下期校园辩论赛栏目公布。
反方
北京理工大学
综述
开宗明义,学历教育是以获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为目的的教育经历。本次辩题中的留学特指高等教育期间(本科学历和研究生学历)赴国外完成学历教育,一般来说,相较于在国内完成相同水平的学历教育,这样的过程要付出更多的成本。
要讨论留学是否是一个必要的选择,关键是要看与在国内接受教育相比,付出高昂代价获得的留学经历对个人能力成长和未来个人发展的推动作用,是否可以使留学者获得明显收益。我方将从学科适应性、国内就业市场需求和经济条件三方面论证留学并不能为留学者带来明显收益,因此也并不是必要的。
首先,不同学科的高等教育水平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不同。
完成高等教育阶段的学历教育,离不开学科专业作为基础,而不同国家和社会情况决定了学科强弱的分布,并不能简单地以国外强于国内来简单划分。
就国内来说,不少高等院校的部分学科已经达到国际顶尖水平,例如北京大学的地球科学专业、清华大学的通信工程专业、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仪器科学等;还有一些高等院校拥有一些具有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特色学科,例如北京理工大学的兵器科学与技术等。
同时,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全球一体化趋势愈加明显,论文期刊发表、国际学术会议、短期访学、科研合作等多元化的交流方式更为频繁、丰富,国内外在信息获取共享、交流方面障碍越来越弱,国内外院校的水平也在不断缩小,立足国内获得国际化的提升与成长也更加便捷。因此,留学这一选择对于留学者自身知识能力的提升并不具有必要性。
其次,大部分用人单位对于留学经历并无特殊要求。
当前,国内留学人口不断增加、海归人数不断增加,就业竞争激烈,海外归国人员的含金量呈现下降趋势。根据教育部统计,从2012年到2017年,出国留学人数从40万增至60万。而智联招聘的一份调查显示,超过七成人力资源主管表示不会因为应聘者的海归身份而有所优待。同时,海归毕业回国时间通常和国内应届生毕业时间不同,无形中增加了自身的求职难度。
另外,对于部分看重实际工作经验的职业,例如会计师、律师等,留学者在海外完成学历教育,却没有机会在国内取得实习实践经历,因此失去了重要的求职优势,也不利于个人职业发展,究其原因,就在于国内外教育发展和职业发展并未完全接轨,从而可能为海归的回国着陆带来种种问题。可见,相比于其他毕业后的去向,国外留学对于留学者的职业发展的作用,并没有显著而无可取代的优势,甚至可能让留学者在回国就业时“水土不服”。
最后,留学带来的成长风险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