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22 09:27 |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采集插件 | 点击:次
摘 要:随着“95后”“00后”作为大学生主体成为最新一批活力充沛的互联网生力军,新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已经面对崭新的形势。新媒体时代的变革与创新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对于网络信息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展现的新特点所导致的个案问题,如何从源头上把握其内外成因,从过程上控制其传播导向,在结果上强调发挥其正面教育意义,应是教育工作者在处理此类问题时关注的重点。综合分析高校学生管理个案,针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对的新形势和新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为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整体推进提供一些管见。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实践案例分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学生管理个案的类型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深入发展,社会不断深入变革,在校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模式不断受到冲击,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形成了新的挑战。就近年来在互联网上受到关注的案例来看,个案产生的矛盾冲突类型主要有以下三种:
第一,校园学习生活空间矛盾冲突导致的个案
在当前社会形势下,国内高校除了承担教学科研的主要任务,也往往因为独特的校园文化、优美的学校景观、广泛的知名度及特殊的符号意义等,受到社会大众的普遍关注。高校校园不同程度的相对开放性,导致了校外人士与校内学生在学习、生活空间上出现矛盾,校园人员的多元化呈现日益加强的趋势,不同群体在教育程度、规则意识、思想性格等方面的差异使得在高校有限的地理边界内激发矛盾对立的可能性有所提升。
第二,个人行为及多种动机导致的个案
近年来,随着网络传播的扩展,高校学生管理个案屡屡进入公众视野,出租或盗刷校园卡、违规出租宿舍等事件并不少见。值得一提的是,这一类事件的涉事学生往往成绩平稳甚至优异,生活无忧,出于某种心理癖好或侥幸心态而违规甚至违法,应对其从源头上进行剖析、帮助和引导。
第三,触及核心价值观道德底线的个案
在新时代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能直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内容,并完全依照个人兴趣选取和判断。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意识形态下,层次、花样繁多的信息未经过滤便与学生接触,很容易给涉世未深、立场不坚定的学生带来不良影响,甚至与理想信念发生冲突。
高校学生管理个案的新特征
综观上述典型案例,在新时代高校学生管理个案当中体现了如下新特征:
第一,与高校建设发展过程密切相关
自“985工程”“211工程”推进以来,我国明显地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建设。然而,迅速而持续的扩张,一方面,使得大学生人数大幅增加,加之校园硬件的支持难以跟上脚步,在客观上会导致校园空间承载量紧张、教学质量面临挑战、社会竞争压力加剧等负面影响,激化内部矛盾冲突,产生了“阵痛”效应。另一方面,在网络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遇到了很多新的情况与困难,这要求教育工作者能与时俱进、因地制宜、结合学生特点和时代发展要求,积极地优化和改进现有的工作机制。新一代大学生主体的“95后”“00后”扎根于新兴互联网文化,获取、吸收、传播信息的渠道不再由教育者完全掌控,各类网络行为的参与形式也呈现日新月异之势。
第二,高学历的知识水平和行为道德水准越发呈现反差张力
一方面,这与高等教育选拔重视学习科研成绩,缺乏合理考核道德素养的机制有关;另一方面,也由于高知识、高学历水平带来的优越感,给当事人带来社会容忍度高、犯罪成本低的错觉。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足见教育应该而且已经把“德育”放在了人才培养标准的首位。这说明不仅个案当事人需要反思和自省,而且实际开展的教育工作本身也有待完善和提高的空间。
第三,个案全过程多与移动互联网密切相关
一是个案当事人、群体之间通过网络发生联系。这表现在大学生普遍使用移动互联网作为重要社交渠道的普遍性和个体网络素养之间的内在差距。调查显示:几乎所有大学生都使用互联网,而其中七成以上用互联网来获取信息和使用社交功能[1]。这反映在高校学生管理个案中时,体现为当事人会通过互联网实现更充分、更迅速的信息交流与沟通,部分个案细节会通过社交媒体短时间内获得大量传播,当事群体的反应也会在第一时间反馈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形成观点的交汇与碰撞。同时,事件不同参与方的网络素养往往存在差距,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涉事多方传递信息的有效性不一,“围观群众”无法全面地认识到事件的多个层面,有可能导致舆论导向不定,在公网舆论场上发生“大反转”的情况屡见不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