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大学教育
大学教育,究竟意义何在?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礼记 · 大学》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高尚的德行,在于关爱人民,在于达到最高境界的善。

大学教育,究竟意义何在?

大学教育,究竟意义何在?

作为一个上过“大学”的大学生来说,我时常在想,大学究竟带给了我什么?我煎熬了三年高中,终于进入了梦想的大学校园,又花费了四年的青春时光,学到了很多的专业知识,毕业之后却选择了与专业毫无关联的行业和职业。那么,付出了这么大的努力和这么久的时间,我得到了什么?我得到的这些究竟配不配得上我的付出?

在我上大学期间,我就明白,我是不会选择我这个专业作为我的毕生职业的,我对我这个专业并不感兴趣,而凭我的性格,我也深知难有成就。因此,在大学期间,我就一直在想这个问题:对我来说,大学教育,究竟意义何在?通过自我刨析,得到一些回答,但是很快就变得模糊或者遗忘,然后继续迷茫,不久之后又开始思考,却始终难以明朗。

为了让我的大学变得有意义,而不是离校之后,回想起来却是一张白纸,甚至是一张废纸,我努力的做着学习之外的事情。大一的时候,我参加了学生会,成为外联部的一名干事,并荣升为外联部部长,虽然没干过什么实质性的工作。大一下学期,无意间的灵感,创办了台球社团,担任会长,并让社团一点点的发展壮大。我参加兼职,泡图书馆。这所有的事情,都是为了充实我的大学生活,让我的大学看似没有虚度,没有荒废,让我在毕业之后看似不会后悔。

就这样度过了两年。当我来到了大三的时候,面临着一个抉择,考研or工作?原本已经确定要找工作,却在过了个新年的时候,突然想要考研了。考研的最初缘由并没有跟别人提过,因为或许别人会觉得很荒谬,其实我的想法很简单,我就是想通过“考研”这个由头,来多学点东西,并不是想真的走考研这条道路,所以我选择了我一直很感兴趣但与我的本科专业毫无关联的“心理学”作为我的考研方向,当时所有人都认为我傻,认为我疯,但我无所谓,我明白我的初衷,我只自己默默地学习着,两耳不闻窗外事。事情发生变化是在大三下学期的五月份,此时的我学习心理学已有三个月有余,力不从心了,学不动了,难学。但这个时候的我,已经深陷“考研”泥坑,不愿也不能跳出,经多方考虑,还是回归了我的原专业进行学习,并继续考研之路。

那时的自己啊,也挺难得,认定了的路,总能坚持下来。算下来,我的考研之路实际上仅走了不到半年,也就是放暑假到初试,虽然期间也是强化学习,但毕竟天分不够、时间不够、努力不够,落榜了。但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我并不后悔,因为我觉得我这一年来并没有虚度,当我以后回想起来,有过这样一段经历,会是一个很美好的回忆。我一直告诉自己,并坚信自己,我的一生,可能会有遗憾,但我绝不会后悔!

就这样,我的大学已经算是结束了,因为考研初试是在大四上学期的十二月份,等初试成绩出来的时候,正是新年。新年过后,就是毕业和工作了。找工作和写毕业论文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这样踏入了社会,走着另一段旅程。

大学教育,究竟意义何在?

职场的忙碌,社会的规则,人生的方向,让我不知所措,浑浑噩噩。坚持了八年的日记习惯,没了;坚持了十几年的阅读习惯,没了;坚持了半生自思自省自我拷问的习惯,没了。

偶尔还是会想,对我来说,大学教育,究竟意义何在?但想的越来越少,直到遗忘,每天游走在上班工作,下班游戏之间。当我突然之间感觉无比空虚的时候,我在想,我求学这么多年,学习这么多知识,却无法在我的生活和工作中用到,学它何用?学与不学似乎没什么区别! 总会有一天,我会把我的高中知识和大学所学忘得一干二净,那我曾经的七年最美好的青春岁月,谁又能帮我讨要回来?即使是我自己,也要不回来了。

可是,就在我前不久的某一天,我听到一句话,我醒悟了。“教育就是当你把所学到的专业知识都遗忘了之后,所剩下来的东西”,原来这才是教育的真谛。(特地去找了一下这句话的原文出处,发现最早是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中的话,后来爱因斯坦在一次演讲中说道:“一位哲人说过:当你把学校里学到的东西都忘掉之后,剩下的就是教育”,再以后的引用者都当作是爱因斯坦的语录了。)

大学教育,究竟意义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