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大学教育
直播课程真有改变命运的“魔力”? 实地探访云南禄劝一中

 

傍晚时分走进学校,有的同学在新建的篮球场挥汗如雨,有的同学在草坪中朗读背诵,远处是仍在施工的教学楼。

大部分学生都寄宿在校。晚自习时间从7点开始,高中部要一直上到11点,留1个小时自由时间就熄灯休息。学校副校长吴飞介绍,由于白天的网络课程节奏快、内容多,自习一般都留给同学们消化巩固。

在与成都七中的同步网络直播课程中,授课内容和进度都以成都七中为准,禄劝一中的同学们跟着同步上课、同步作业、同步练习。高三学生罗仁斌以前是在乡镇读的中学,高中来到禄劝一中,他回忆自己刚接触网课时,发现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学习态度和城市里的孩子相差了一大截。

罗仁斌说:“刚开始接触这个网络教学,那边的教学特点就是密度大,知识量覆盖广。比如听某一个地方的时候突然一下子就过了,所以这方面有一些不适应,说实话还是感觉差距大。”

农村孩子们在慢慢适应和习惯。罗仁斌说,隔了一层屏幕并没有距离感,这种教学模式就像是6门学科有了12名指导老师。

罗仁斌对直播课程的评价比较高,“他们那边问什么我们就回答什么。一开始觉得有点儿奇怪,慢慢发现你答的跟那边也差不多,你会发现已经融入那个课堂了。那边老师的确很有教育水平,针对学生不懂的方面做着重讲解。

网络班教学过程中,这边的老师们也不能“袖手旁观”。除了课前准备、课间讲授,学生没有跟上和理解的课后还需要一起查缺补漏。网络班班主任杨文权今年教出了两个清华北大上榜生,他观察,新的教学模式除了成绩上的帮助,更多的其实是给了学生一个参照和动力。

杨文权对中国之声记者表示:“不是那边的老师给了你多少东西,而是有了这个东西你才会去艰苦奋斗。那边我的理解是很好的一面镜子,对这些孩子起到一个很好的引领作用。跟他们说说之后,逐渐逐渐相信,坚持下来,到高一下学期基本能够听懂,他就(会觉得)"通过我的努力终于得到一点回报",都是一点一滴一点一滴养出来的。”

禄劝一中副校长:网课的积极作用“不存在炒作” 学费财政出

从2006年11月开始引入一个班试点,逐渐发展到现在禄劝一中、禄劝民族实验中学两校30个网络班1500多名孩子上课,越来越多的孩子们参与到了网络课堂中。他们中很多人并不是成绩名列前茅的“优等生”“尖子生”。

不过,一些网友也表达了“过分夸张炒作网络课程作用”的质疑,一个课堂直播起不到“逆天改命”的作用。对此,禄劝一中副校长吴飞介绍,近些年基层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进步,贫困学子得到了更多接触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网络班的教学模式的确带来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吴飞说:“从一开始,一个大县40多万人只有20多个上一本,现在到150多个。(大学)上线率从过去47%点几,到95%以上,我觉得在教学质量上提升是很大的,这个不存在炒作。”

由于距离昆明只有大概2小时车程,过去许多“优质”生源都选择到城里读书。随着教学质量的改变,一些已经被昆明市区学校录取的学生选择回流到县里就读高中。

不过,对于网络教学模式能否大规模推广惠及更多寒门学子,吴飞坦言,不论是从成本上、还是从网络班基本的入学门槛考虑,目前都无法做到普遍使用。这是一套好的工具,却不是能来之即用的工具。

吴飞向中国之声记者分析道:“一个班的费用,理科的资源费是7万一年,文科的是6万一年,全部普及的话投入有点儿大。都是政府投入的现在,作为一个贫困县来说真的不容易。他(成都七中)那边基本一本以下的学生是很少的,标高就是这样,我觉得还是很困难,一个是经济支撑的问题,二就是这边的学生跟那边的学生学习差异很难弥合的问题。”

想要让网络直播授课的模式走进各大基层校园,吴飞建议不同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将教学内容作出针对性修改,适合自己学生的才是最有效的。

他表示,“我们的老师可以每一年分批地进入这种教学模式里锻炼,那么他的教学水平就高了,你要把人家的资源本土化。比如数学一节课他那边6道题,如果我要来推广,我得把难的两到三个做拓展题,能学有余力的同学去做,而其他三个基础的可以研究推广下去。我觉得作为贫困县来说,真的要提升我觉得这条路才对,人家有引领,咱们再把这东西吸收消化后再做。”

禄劝直播班本科上线率近100% “屏幕”背后是政府支持

从记者的实地调查来看,在禄劝一中,实践直播班模式,所带来的效果是积极的。禄劝县教育局局长王开富去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介绍,当地普通班本科上线率,大概在45%左右,而网络班的本科上线率达到99.9%,最好的两届是100%,一本上线率达到了60%。虽然,这些功劳并不能只归功于直播课程,但毫无疑问,网校直播一定程度上,给禄劝县学生带来了积极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