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大学教育
北京大学开电子游戏选修课 选课火爆教室坐不下

 

  王者荣耀、吃鸡游戏、旅行青蛙……电子游戏已渗透进现代人的日常,当然,社会上仍有不少观点认为游戏是洪水猛兽,玩游戏是不务正业。这个学期的北京大学,新开了一门关于电子游戏的课《电子游戏通论》,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学到游戏相关的知识,业内的行家也会到课堂跟同学分享游戏“干货”。

  授课老师陈江说,开设这门课并非是“反传统”“为了挑战而挑战”。游戏产业高速发展,很多同学将来都是要去这个行业的,这是一个很大的人才市场。

  “这个课不是培训学生玩电竞的,课程讲述跟电子游戏有关的研发、技术、行业、媒体、心理等问题。”陈江介绍。

  除了陈江本人教课,一些业内“大牛”也会和学生进行交流。“因为我自己本身不是做游戏的所以我希望这些源头越多越好。”陈江对记者说。课程中有一小部分内容商讨之后邀请了游戏开发团队来讲,也会让少数同学将来去电竞赛场近距离观察。还有比如,以前北大有一个外语专业的女生,在学校读书时就自己做游戏,然后毕业之后去了某网站,我也会请她来讲她的体会、感受和一些经验。再比如,有一节课专门会讲游戏的社会问题和心理问题,我自己可能讲不好,也会请心理系的老师来讲。

  据陈江介绍,课程为全校的选修课,上限定为120人,结果选课“爆掉了”,第一次上课时,教室里坐不下,第二天去找了教务,把人数上调至150人,教室换成了180人的教室,这两次课大概有200名学生来听课。

  ■对话

  “游戏研发和道德建设都需要努力”

  这学期开设《电子游戏通论》,在网上引起不少关注,为什么想开这样一门课,电子游戏应怎么健康发展……课程老师、北京大学信科院副教授陈江谈了很多。

  谈开课原因

  自己喜欢玩游戏有种使命感

  新京报:这门课最近引起了很多关注,为什么要开这门课?

  陈江:从大环境来看,这是一个必需。

  第一是产业和行业发展得太凶了,我们的同学将来就业或者投资,都要直接的或者间接跟这个行业打交道。

  第二个原因是,电游包括电竞啊,涉及的人太多了。以前最早玩游戏这一代,刚到四五十岁。随着时间过去,基本上所有年龄段的人都是玩过游戏的,再过20年的话,电游走向会影响很多人。大学生们将来走出校门,到政府机关去做政策的制定者或执行者,那电游情况到底怎么样,怎么去对待这个问题,都是需要考虑的。

  当然还有我的个人原因。我自己很喜欢玩游戏,但也深觉游戏存在问题。我大学第一份兼职,就是做游戏的,提交游戏创意,做游戏测试。

  从自身角度来讲,我喜欢玩游戏,但也觉得有一种使命感,然后又要让很多同学知道游戏到底是什么:有好玩的地方,也有很多问题。

  新京报:课程的选课情况怎么样?

  陈江:我去年秋天申请这门课,一开始是想面向信科的学生,容量60人。但后来觉得所有同学都应了解一下,就改成全校选修课,上限定为120人,结果选课“爆掉了”,第一次上课,教室里坐不下,第二天找了教务,把教室换成了180人的。

  新京报:你说这门课是为了让学生鉴别游戏,一些烂游戏就不要玩了。在你看来,什么是好游戏?

  陈江:所谓好游戏,是能在玩的过程中感受到美,感受到感情。企业不是一天到晚算计钱,现在很多独立游戏做得相当不错,有很多独辟蹊径的想法,他们做的很多东西都是为了让人去感受的。我在课上提到的独立游戏也比较多。

  谈游戏产业

  很多游戏涸泽而渔应该收税

  新京报:现在游戏对青少年影响很大,争议也很多,在你看来存在什么问题?

  陈江:现在游戏有点“涸泽而渔”,把太多的小孩圈进来。

  新京报:要怎么样去解决?

  陈江:这里面缺位的,不光是企业,需要企业、家长和政府三管齐下。家长不能觉得小孩吵,随手给孩子一个iPad,过两天发现孩子已上瘾了。政府方面,将来的游戏可以尝试生物检测,不能单凭身份证就能玩游戏,通过指纹、虹膜等确认是不是青少年。企业方面,游戏的研发并未走上正轨,不管从游戏研发和道德建设上都需要努力。

  一些游戏设计者已能掌握玩家心理,这种做法应该是指导所有游戏设计,只不过还需要增加社会责任,不能说把所有人都吸引到我这个游戏就是胜利了。将来游戏需要统计所有玩家在线时间等,国家可按这个来收税。

  新京报:为什么收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