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大学教育
“占坑班”的真真假假

 

本报记者 彭静  实习生 黎征

2月1日,长沙市教育局召开民办初中规范招生声明发布会,14所民办初中发布规范招生的联合声明,承诺不提前启动招生、不委托他人招生、不收取考试费用。长沙市教育局提醒广大家长保持理性,别被“占坑班”坑了。

“占坑”是指初中学校自办或与社会培训机构合作开办小学生学科培训,并通过考试选拔和预录优秀小学毕业生的违规行为。2月7日,记者以帮孩子咨询为名,在长沙市内多所培训机构采访时,发现不少培训机构“顶风作案”。对于“占坑”考试,他们毫不避讳,积极向记者介绍起其合作学校的录取要求、选拔考试时间、考试费用、考前突击培训等相关情况。“3月份开始,考试会逐渐多起来。”几家培训机构工作人员纷纷表态。

学生累,家长疲

“你家报‘占坑班’了吗,报了几个班?‘上岸’了吗?”在培训学校,记者抛出此类话题,总能激发小学生父母的巨大讨论热情。在不少家长看来,多报几个班,多几次考试机会,孩子考取名校的几率更大。

为了民办学校的招生考试,2018年的寒假,学生小菲的时间表被安排得满满当当,一点都没有放假的愉悦和轻松之感。小菲说,虽然上补习班、赶场参考很累,但她希望能上所好点的初中,因此不敢松懈。

小菲的妈妈赵女士告诉记者,据她了解,这段时间,不少六年级学生参加了民办学校“小升初”的选拔,有些四五年级的孩子也开始为“小升初”做准备了,或考级考证,或请老师一对一辅导,只为能到名校就读。

家长吴梅的孩子也将面临“小升初”,最近吴梅的手机已经被培训机构的短信“轮番轰炸”了。“这个说的是某学校的内部选拔考试,那个说是某中学的提前招生考试……”吴梅将短信一一翻出来看。

每个短信后都有咨询电话,而落款的培训机构也不尽相同。因为不想让孩子错过任何一个机会,吴梅还是给培训机构打了电话。

与吴梅一样的家长不在少数,为了抓住与孩子相关的每一次升学机会,他们积极报名培训学校的“占坑班”、逛论坛、加入各种家长群,从不同渠道获取考试信息。

根据家长李先生描述,培训机构发出一句简单的“有活动”,家长们便心知肚明,带着孩子和票子蜂拥而至。

孩子参考了近十次,几乎每次考试结果都石沉大海,“考试当天,家长将孩子送到集合地点后,由培训学校的老师们领走参考,直到考完了我们也不知道孩子究竟在哪里考试的,参加的是哪所初中的招生考试。到培训机构打听,只说如果考上了会接到电话通知。”李先生不禁开始怀疑是否培训机构巧立名目,借由考试之名行圈钱之事,其背后真相不得而知。

“小升初”牵动着大家的神经,大家感叹、吐槽、忙碌、奔波、质疑,却仍在“小升初”通向名校的路上义无反顾。

名校真题吸睛

学生和家长疲惫,培训机构工作人员也忙着为家长答疑解惑,“周末来现场的、打电话以及网上咨询‘小升初’事宜的家长很多,都不想错过机会。”长沙市中山亭附近一家教育培训机构的负责人说。

在走访中,记者发现,几所培训机构几乎都有针对性地推出了“小升初”强化班、补习班等培训班。某英语培训机构朱老师就强烈推荐家长给孩子报“新概念英语”课程。“‘小升初’考试内容相对较难,甚至包含一些中考考点,如果只是补习书本上的知识点,无法考出好成绩。”朱老师班上大部分孩子因此由进阶课程转为“新概念英语”课程,超纲学习。

而今,入名校似乎成了孩子和家长的“刚需”,家长们都在追求捷径,快速提升孩子的学习力或者考试通过率,各大培训机构适时推出“名校考试真题”提升吸引力。记者就如何保证孩子的应考能力提出质疑,在3所培训学校都得到了同样的答复:“我们与名校有合作,手里攥有他们最新的考试真题,参加培训的孩子也会因此提升一定的成功率。”

“比如,长沙某中学今年的考题跟去年是一样的,我们这里已经录取了10多个,占了他们录取人数的一半以上。”2月7日下午,长沙市八一路附近一家培训机构的刘老师对于记者提到的“占坑”考试毫不避讳,并为记者现场分析了各大热门学校的录取标准及录取率。刘老师还坦言:“不只是民办初中,一些公办初中也在我们学校通过选拔考试招生。”

对于“上岸”成功率,数据是最直接有效的佐证,刘老师所在培训学校门口张贴着通过“占坑”考试“上岸”的学生名单,以及部分学生的姓名、就读小学名称及“上岸”学校名称。在记者查看相关信息时,刘老师说,“今天晚上就有一次考试,如果您孩子愿意参考的话,还可以帮您报上名。年前查得比较严格,但是年后,尤其是3月份开始,政策会慢慢宽松下来,考试会逐步多起来。”

事后,记者通过多方渠道试图采访几名“上岸”的学生,却未能联系上。

多部门联合专项治理“占坑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