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本文运用症候式阅读方法实证研究20世纪英国文学教学和研究的先行者叶公超探索的中英比较诗学对话与创新的新境界。叶公超青少年时期浸淫于英美大学人文教育,与罗伯特·弗罗斯特、T.S.艾略特、I.A.瑞查兹代表的英美现代主义文学和现代批评深度结缘。1926年至1940年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大学为舞台,以《新月》《学文》等报刊为喉舌,致力于英国文学教学实践和现代批评实践。其现代批评思想比较阐发并打通艾略特和瑞查兹的诗学与中国古典诗论,建构了以文学性、民族性、时代性和社会性为要素的中国新诗学。
关键词:叶公超;文学;批评;艾略特;中国;评论;诗人;研究;刊物;民族性
作者简介:
1934年5月1日,由叶公超任主编、余上沅任发行人的《学文》开始发行。刊名出自《论语》“学而篇第一”:“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2000:3)1934年8月出了第4期,叶公超在清华任教满五年后赴欧洲休假游学,《学文》停刊。《学文》的封面是由林徽因设计的汉砖图案,古朴典雅。四期刊物上刊登的代表性文章颇能证明其高远的文学和批评指向。第1期有林徽因的意识流小说《九十九度中》。第2期有杨联升经叶公超指导修改的随笔小品文《断思——躺在床上》、叶公超的批评文章《从印象到评价》。第3期有钱钟书最早剖露文艺圆通思想的《论不隔》。除了刊载诗歌、小说、散文随笔外,《学文》还译介英美文学批评名篇。第1期刊登了卞之琳在叶公超指导下翻译的T.S.艾略特的现代批评名文《传统与个人才能》。第3期刊登了威尔逊(Edmund Wilson)的《诗的法典》。第4期刊登了赵萝蕤翻译的豪斯曼(A.E.Housman)的《诗的名与质》。叶公超在《学文》上仅发表了一篇文章,却不遗余力地培养北大和清华的学生。在刊物上发表过文章的清华学生有季羡林、李健吾、钱钟书、杨联升,北大学生有包乾元、何其芳、徐芳、闻家驷、卞之琳、赵萝蕤等。
叶公超也参与了1937年1月由朱光潜任主编的《文学杂志》的编委工作。其他编委包括杨振声、沈从文、周作人、朱自清、林徽因、废名、李健吾和凌叔华。不久北平沦入日寇之手,叶公超等纷纷南下,《文学杂志》出了四期后被迫停刊。叶公超在《文学杂志》创刊号上发表了中国新诗诗论的经典之作《论新诗》,在第2期上发表了书评《牛津现代诗选》。
1926年至1940年的14年,叶公超发表了大量文章。从文章类别看,可分为英国现代主义批评、英语研究、英美文坛研究、散文随笔、中英文论比较研究、英美现代批评研究、翻译研究、中国本土批评理论建构、中国新文学批评乃至现代大学教育研究等主题。这些文章主要刊登在《晨报副镌·剧刊》《新月》北京英文刊物《中国社会政治科学评论》、天津《大公报·文学副刊》《大公报·文艺》《清华周刊》《清华学报》《学文》《自由评论》《独立评论》、天津《益世报》增刊、北平《世界日报》副刊、《文学杂志》《北平晨报·文艺》《今日评论》、重庆《中央日报·平明》等16家刊物和报纸上。除英文刊物《中国社会政治科学评论》和两份清华刊物外,剩下的13家报纸和刊物的主编分别是徐志摩(《晨报副镌·剧刊》)、沈从文(天津《大公报·文学副刊》《大公报·文艺》)、叶公超(《学文》)、梁实秋(《自由评论》、天津《益世报》增刊、北平《世界日报》副刊、《北平晨报·文艺》、重庆《中央日报·平明》)、胡适(《独立评论》)、朱光潜(《文学杂志》)、潘光旦(《今日评论》)。这表明新月派人物掌控了宽广的传媒阵地。或者说这些刊物都是叶公超圈子中的同道和朋友任主编。从影响的角度看,叶公超借助徐志摩、沈从文、胡适、梁实秋、朱光潜、潘光旦以及自己掌握的传媒平台,使自己的现代批评思想从北大和清华,由《新月》《学文》和《文学杂志》向更广阔范围内的读者大众传播,由此产生广泛的影响。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教务网正方系统:htt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教务网正方系统:http://jwweb.scujcc.cn/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是2005年由四川大学申...(195)人阅读时间:2023-04-27成都锦城学院教务管理系统入口:https:
成都锦城学院教务管理系统入口:https://jwweb.scujcc.edu.cn...(165)人阅读时间:2023-04-27郑州大专院校有哪些,2022郑州大专院校最
郑州作为河南省省会,是河南省的特大城市,同时还是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经济水平强。相...(187)人阅读时间:2023-04-27全国最好的军医大学有哪些?2023最新军医
军医一般是指军队中担任卫生医疗的人员,除了需要受到系统的医学知识的培训外,还需要与...(146)人阅读时间:2023-04-27黑龙江大学排名2022最新排名一览(软科
临近高考,很多小伙伴对于各省市有哪些大学,以及各省市高校的排名情况非常关心。小编今...(167)人阅读时间:2023-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