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大学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在全国高校师生中引起热烈反响

 

人民网北京5月3日电(孙竞)“广大青年要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肩负起国家和民族的希望。高校要牢牢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草木葱茏、生机盎然的北大燕园,回响着总书记的殷殷嘱托。

在五四青年节和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校庆日即将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日来到北京大学考察。习近平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在全国高校青年学子和教育工作者中引起热烈反响。

在中国特色上下功夫,办出世界一流大学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考察时指出,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时隔4年,总书记再次来到北大校园。他强调,国家发展同大学发展相辅相成。我们要在国家发展进程中办好高等教育,办出世界一流大学,首先要在体现中国特色上下功夫。

对此,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郝平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对高校做好立德树人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具有极其丰富的思想内涵,意义重大、影响深远,阐明了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奋斗方向与发展路径,针对性、指导性都非常强。

“总书记的讲话明确提出教育的使命和责任、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青年的使命和责任,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和鲜明的时代感。”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表示,“为我们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做好新时代教育工作、坚持立德树人、教书育人进一步明确了方向和目标。”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王静康教授对总书记的讲话深有感触,她认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核心要义,就是要把服务国家一流作为内在追求,主动在国家战略中创造一流业绩、作出一流贡献。“我们要培养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聚焦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目标,用一流科技创新成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懈奋斗。”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李立国谈到,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过程中,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使高等教育融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解决中国社会发展的问题,在世界舞台上展示中国高等教育风采,形成中国特色的办学道路、办学模式和大学理念。

培养造就国际水平科技人才,力争实现重大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强调,高校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科研人员是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队伍。要加强学科之间的协同创新,加强对交叉学科群和科技攻关团队的支持,培养造就更多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吕欣教授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是国之重器、国之利器,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必须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创新,这让奋战在一线的科技工作者备受鼓舞,同时深感责任重大。“我们要将自身发展融入国家发展,以国家需求作为人生坐标,扎根西部,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下滑翔机“海燕”团队核心成员、天津大学机械学院王延辉教授说:“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大学时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国家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最关键因素。青年科技工作者要主动把服务国家发展作为一种追求,主动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持续深入推进自主创新,创造更多一流创新成果”。

北京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林建华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指示,紧密结合国家发展建设的关键需求,加大基础研究投入,优化学科结构,打造高水平学科队伍,产出更多重大基础性研究成果。

推动马克思主义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指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就是要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鲜明导向和办学原则,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推动马克思主义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发挥应有作用。

中国矿业大学党委书记刘波说,我们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引领作用,确保学校办学、教师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政治本色,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在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全过程,把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转化为办学和教育教学优势,确保把学生真正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