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学教育 >

深圳故事:考上清华北大又怎样,混不到中产以上,你的结局早已注定?

时间:2018-11-05 15:41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今天,975万年轻人走进了高考考场,为改变命运而奋斗。

  今年,中国最富改革活力的深圳也启动了二次房改,为试图改写中国历史进程而努力。

  如果4年之后,当他们以北大、清华、人大的毕业生身份来到深圳,却面临着这样一个死结:

  市场化商品住宅房价冲天,要么就是住在远郊,孩子很难上重点小学整天担心阶层下滑,要么就是蜗居关内,处于中产鄙视链的低端,日夜被富人异样眼光看待。

  他们还有勇气闯荡一线城市吗?他们还会怀念当年高考的豪情冲天吗?

  别笑,这不是小说的情节,而是一件可能会发生的悲剧。

  01

  6月5日,深圳出台了新的住房方案。

  17年,建几十万套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力度不可谓不大。

  我们丝毫不怀疑深圳实施“居者有其屋”的决心和魄力,但是当所有人为此欢呼的时候,我们仍不得不泼下冷水。

  中心城区已经没什么地了,盘活存量用地谈何容易,每一次的三旧改造、城市更新,莫不是一场堪比长征的谈判。

  要让未来涌入的几百万人口都有新房住,只能是把这些人尽量的、大部分的安排到关外、市外去。

  增加建设用地,实施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住房开发模式,突出产城融合、职住平衡,在宝安、龙岗、龙华、坪山、光明和深汕特别合作区等区域建设大型安居社区。

开展城际合作,落实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推动建立都市圈城际住房合作机制,结合轨道交通和产业布局,在临深片区开发建设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赁住房。

 
  开展城际合作,落实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推动建立都市圈城际住房合作机制,结合轨道交通和产业布局,在临深片区开发建设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赁住房。

  宝安、龙岗、龙华、坪山、光明,这几个区全部都是关外,深汕特别合作区、临深片区则都在市外。

  不管你是月入上万的程序猿,还是操着中南海心吃着地沟油命的媒体人,来了鹏城做深圳人,通通都要上班一个小时、一个半小时,两个小时……

5月武汉推出首个人才安居房区域临空港青年城,距离市中心20—35公里,出门像出差

 

5月武汉推出首个人才安居房区域临空港青年城,距离市中心20—35公里,出门像出差

  掏空身体不说,下一代的未来也可能被掏空——这些远郊区的配套公立教育水平,都远远落后于市中心。

  除非你愿意掏出十数倍、数十倍于公立学校的费用,去读贵族私立学校,否则你的孩子就会与一大群住不起市中心的务工人员子弟挤在一个教室。

  房子是有了,面包也是有的,但是孩子却可能输在了起跑线上。

  02

  就算有一个留在关内的口子,也不是给普通中产开的:

  方案提及,支持企事业单位利用符合规定的自有用地或自有用房,建设筹集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赁住房。

  这个年头在市中心有一块自有用地,面积足以拿来盖房,并且还舍得打骨折卖出去的,大抵都是当年政府无偿划拨出去的,拿到这种地的是什么单位?

  用脚指头想都知道,各种“局”,各种“院”,各种“中心”……

  这些企事业单位拿着自家的地,盖房卖给自家职工,是不是很熟悉的味道?完全是90年代初福利房的配方啊。

  只有靠近体制的人群,才能享受到这种待遇。

  想当年,毕业一同来深的同学有的选择去私企干,每个月工资两万,熬了七八年还是买不起房,只能以六折的价格发配远郊轮候,能不能排上号还不知道呢。

  另一个同学没有远大志向,去了一个暮气沉沉、工资几千的单位,结果遇上二次房改,后代留在了关内,一路重点小学、重点中学、重点大学。

  两个家庭的命运从此日月旋转。

  这种脑洞,做编剧的都想不出来啊!

  二次房改后的深圳将是这样的深圳:

  市场化商品住宅专属上层中产阶层,或者是能够狠下心榨干六个钱包、半辈子欠债的人,而且这种房子会越来越贵,普通中产就是住政策性、保障性住宅。

  两种住宅泾渭分明,形成两个独立的交易市场。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