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学教育 >

搜狐教育人物:中国高等教育学创始人潘懋元

时间:2018-11-05 14:51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走进潘懋元

搜狐教育人物:中国高等教育学创始人潘懋元

 
中国高等教育学科创始人-潘懋元  

  潘懋元:中国高等教育学科创始人

  潘懋元1920年生于广东揭阳,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厦门大学副校长,现任厦大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1984年我国将高等教育学正式列为独立的二级学科,潘懋元主

  编的《高等教育学》奠定了这一新学科的基础。1986年,他成为中国第一位高等教育学博士生导师。

  早在上世纪50年代,潘懋元就提出,不能忽视高等教育的特点,必须建立有别于普通教育学的高等教育理论。尽管这一想法在当时引起很大争议,但他坚持做出了大胆尝试。1956年秋季开学,“高等学校教育学”首次作为独立课程在厦大课堂上出现;1957年,潘懋元主持编写了《高等学校教育学讲义》。潘懋元把“高等教育”搬上讲台22个春秋后,1978年5月,我国第一个以高等教育为研究对象的专门机构——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正式成立。

  潘懋元迎来高等教育学发展的春天。他带领着厦大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人员写下了中国高等教育学科的一个个“第一或唯一”:中国第一部《高等教育学》专著、第一个高等教育学硕士点、第一个高等教育学博士点、第一个高等教育学国家重点学科、中国唯一的高等教育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和“985工程”创新基地……由于贡献卓著,1991年潘懋元被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2001年,潘懋元坚持数十年的高等教育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成就获得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潘懋元:高等教育学的拓荒者

  在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只要提起“先生”二字,大家就会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一位年近九十、精神矍铄的老者,他就是该院名誉院长、著名教育家潘懋元。大家称呼“先生”的时候,前面不带姓,也没有任何职衔,却充满了发自内心的亲切和敬重。

  从潘懋元的学生那里知道他最近忙于为博士生上课和指导论文,记者抱着试

  一试的心态拨通了他的电话。没想到他竟一口答应接受采访,时间安排在周末的晚上。怀着敬仰的心情,我们走近了这位中国高等教育界的“传奇”老者。

  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鲁迅先生曾说过,“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在中国高等教育界,潘懋元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勇者。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社会主义新中国刚刚成立,我国的高等教育得到迅速发展,要求一套完整的理论来支撑。但那时,我国原有的教育科学仅仅把普通教育作为研究对象,不能适应高等教育发展要求。当时潘懋元刚过而立之年,在厦门大学讲授教育学并负责教务行政工作。他敏锐地认识到,忽视高等教育的特点、硬把普通教育理论搬到高等教育中是行不通的,必须建立有别于普通教育学的高等教育理论。

  听说潘懋元要“另立”山头,对高等教育进行专门研究,许多同行专家不以为然。但是,潘懋元认定了的就要坚持。

  1956年暑假开学,厦门大学的学生们在课程表里发现了一个微妙的变化:原来的“教育学”课程前面多了四个字,变成了“高等学校教育学”。这就是潘懋元和教育学教研室的几位教师作出的最初尝试。虽然他们仅是将普通教育学的框架移植到高等教育中,在课程与教学理论等章节改变了研究对象,却开辟了历史先河:“高等教育学”第一次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搬上了我国高校课堂。

  正当潘懋元准备进一步实施计划的时候,遇到了那个摧毁文化的时期。十年浩劫过后,是非得以厘清,久违的春风再度吹进凋敝的大学校园。反思十年动荡,人们深感违反科学规律所付出的代价之惨痛,按照教育科学规律办学、避免重蹈覆辙成为当时共同的呼声。

  这时,潘懋元已近花甲之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他青春焕发,专心致志地投入高等教育研究。1978年,他在《光明日报》上号召“开展高等教育理论的研究”,在《厦门大学学报》上发表了《必须开展高等教育的理论研究――建立高等教育学科刍议》。许多高等教育工作者赞成他的建议,熟悉他的人更钦佩他的勇气和执著:多少花开花落,多少风霜雪雨,他对高等教育理论研究锲而不舍,写出了多篇论文。在上述两文中,他提出了“高等教育”学科一系列需要研究和改革的问题,第一次向人们展示了高等教育科学广阔的研究领域和发展前景。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