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学教育 >

四川一高校的这一“奇葩”研究登上国际期刊:蛙的脑袋越大是不是活的越久

时间:2018-11-05 13:26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40个种类的蛙分别来自10余省市

为这项研究结论提供数据支撑的蛙类样本,是廖文波所带领的两栖动物生态适应研究团队在过去8年内所采集整理的,分别来自四川、云南、贵州、湖南、广东等10余个省市,每一个蛙类样本,都注明了采集地的经纬度,除了常见的青蛙外,还包括牛蛙、树蛙、泽蛙等等40种蛙类。

本文转载:石家庄传媒网:

研究团队是如何判断一只蛙的年龄呢?

廖文波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团队采用的是骨龄学切片法来判断一只蛙的年龄。在采集样本的时候,样本采集者会将蛙的右后肢最长的一根脚趾第二节趾骨切断,然后通过苏木精染色法看年轮线来确定青蛙的年龄,“就像树木一样,要判断一颗树的年龄,也是以数年轮为准”,一般来说,蛙的最长寿命是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的湍蛙,寿命10多年,我们通常见到的青蛙,一般年龄在五六岁左右。

“蛙都是晚上去捕捉,然后解剖研究。”研究团队成员金龙说,捕蛙是一项辛苦的工作,也暗藏危险,研究团队的成员都是晚上打着手电筒去乡间农田捕捉,有天晚上,他和同伴打着手电筒捕蛙,光线在水面上一晃,一个“青蛙脑袋”探出布满浮萍的水面,他原本打算用手去捉,但距离太远便改用网,“一网住才发现它根本不是青蛙,而是一条蛇”。

金龙全程参与了蛙类脑大小与寿命长短之间关系的研究,也是后来发表在《进化》期刊上的论文作者之一,他从2009年进入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开始,便加入两栖动物生态适应研究团队,直至去年硕士毕业留校,仍待在团队工作,这对于他来说,是一种兴趣使然。

四川一高校的这一“奇葩”研究登上国际期刊:蛙的脑袋越大是不是活的越久(三)

《“Large-brained frogs mature later and live longer”(脑更大的蛙类活得更久)》论文打印页

四川一高校的这一“奇葩”研究登上国际期刊:蛙的脑袋越大是不是活的越久(三)

研究团队成员余鑫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