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1-02 18:03 |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采集插件 | 点击:次
10月26日-28日,由南开大学文学院与元培教育科学研究院共同主办的首届“贯彻新《课程方案》,打造贯通式教育”高峰论坛暨汉语阅读能力评价标准(国家行业标准)制定工作启动仪式在南开大学举行。
此次高峰论坛旨在打破高等教育与中等教育之间的阶段壁垒,围绕“新课标”推行、新高考铺开等教育改革重要举措展开对话。与此同时,以汉语阅读能力评价标准制定工作为契机,动员大学、中学和社会教育力量重视汉语阅读能力,以多种力量协同提升阅读这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突破口,积极探索教育新形势下打造贯通式教育的可能。
据了解,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组组长、中国教育学会顾问谈松华,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周满生,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未来学校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教育智库网总负责人郑德林,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杨克欣,国内20余所高校招办、中文系有关负责人,百余所中学主要负责人和一线语文教师参加了此次论坛。
启动仪式上,谈松华指出,“新高考”不仅新在形式,也新在内容,高考“大语文”时代的到来,凸显了语文学科作为母语教育承担者的特殊地位,而阅读则是语文学科最基本最重要的核心素养之一,应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充分重视。提升学生阅读能力,需要大学、中学形成合力,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大学中文系充分发挥理论和研究优势,中学则可以提供丰富的研究素材和代表性案例,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阅读能力提升方面取得有价值的成果。其意义绝不仅仅在于阅读和语文学科,更是打造贯通教育的有益范本。
杨克欣认为,在教育改革的当口召开此次高峰论坛有着特殊意义,一方面与会代表可以集思广益,探索与教育改革相适应的贯通教育模式,为“新高考”、“新课标”助力;另一方面,以阅读这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讨论的抓手不仅对教育改革有益,也具有辐射社会,影响全民的作用。
在主论坛环节,来自教育部、各高校、中学的专家学者各抒己见。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国家级教学名师陈洪做了题为《点燃阅读能力这个人生高能助推器》的主旨演讲。他认为,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已经认识到语文教育的重要性,提升汉语阅读能力的紧迫性,但是如何改善、强化却是一道难题,因为语文、阅读教育中有太强的主观性和模糊性,一人之经验、一校之成效、一地之举措都难保具有广泛适应性。这就需要从事相关教学、研究者,有扎实基本功、有明确的责任意识,更要有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本事。成功案例的逐步积累,坐标体系的逐步完善,带有普适性标准的成形,都是我们迈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在分论坛环节,来自大学、中学、职业教育、社会教育的与会代表围绕“探索中高等教育对话新模式,实现贯通式培养”、“打造贯通式教育的学科培养措施”、“开放、多样、有序的高校高中衔接教育与人才发现机制”、“学科大概念背景下的协同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方式”等话题展开讨论,并达成诸多共识。
随着高峰论坛的举行,汉语阅读能力评价标准(国家行业标准)制定工作随之启动。中大教育集团董事长、元培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洪文认为,在青少年学生中率先制定阅读能力评价标准,其意义不仅在于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与语文素养,为高校人才选拔和打造贯通教育提供范本,还具有很强的社会示范意义,对提升社会对语文阅读能力的关注度,有重要影响。社会力量应该主动搭建平台,提供渠道,在这一工作中贡献更多力量。
与会单位在启动仪式上组建了合作联盟,今后,各单位将围绕汉语阅读能力评价标准的制定展开合作研究,同时还将面向全社会推出一系列与汉语阅读能力评价有关的教育、测评、培训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