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大学教育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以考代练,以赛促学

 

2011年12月13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往期回顾

   新闻列表   返回目录   中青报系    
  

技能与创新学分列为必修,拿到3种以上证书才能顺利毕业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以考代练,以赛促学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12月13日   03 版)

三匹从云南丽江杀出的“黑马”近日成为了云南省高教界的热点人物。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的3名男生组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上一路高歌猛进,最终斩获国家二等奖,是云南省独立学院中唯一获国家奖项的学校。该校的其余11支队伍也无一空手而归。

另一项让许多人大跌眼镜的成绩是: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获奖人数之多、层次之高也稳居云南省高校前列:2010年,两人获国家特等奖、8人获国家一等奖;2011年,1人获国家特等奖、12人获国家一等奖。

在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院长杨家禾看来,这是学校“以考代练、以赛促学”思路结出的硕果。在这所学校,考取各种资格证书、参加各级各类比赛,不是大学生活中可有可无的选项之一,而是每位学生都必须打起精神为之拼搏一把的必修课——如果没有几证在手,他们很可能毕不了业。

    技能与创新学分列入必修

2009年,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为进一步明确“培养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修订完善了人才培养方案,决定在课程体系中设置技能与创新教育模块,并设置6分必修学分。为此,学院在经过大量调研、讨论后,出台了技能与创新学分的认定细则。

这一认定办法中提出,这6学分由“公共技能学分”、“专业技能学分”、“其他实践创新学分”三部分构成。各类证书都被折算成相应的学分:取得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425分以上,考取驾驶执照等,可分别获1学分“公共技能学分”;考取全国导游人员证书、酒店管理师证书等各类国家从业资格认证,可以分别获得1学分“专业技能学分”;参加各类学科知识或技能竞赛、发表论文或文学作品等,视级别高低可获1~2分“实践创新学分”。学生必须在这三个部分中分别修满2~3学分、1~2学分和2~3学分,方准予毕业。

按照这个规定,学生们在校期间至少要拿到3种以上证书才能顺利毕业。

“我们这个方案使倡导和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专业技能考试不再是一句泛泛的口头号召,而是变成了教学实践的一部分。”云大旅游文化学院教务部主任常玲说,“其他的学分可能上一学期课、临考前突击背一背就能拿到,但要拿到技能与创新学分,是要真刀真枪地和全国、全省的大学生在同一平台上竞争的。”

旅院的宣传栏前,各类考证培训的信息总是能吸引最多的目光,学生们总是匆匆地从一个培训课堂赶往另一个,许多新生一入校就被告诫:考证需趁早!

作为教务部负责人,常玲明显地感觉到,自从新方案实施以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提高了,参加各类技能证书考试的人数大幅提高:参加普通话水平考试的人数从每年1000余人增加到2300多人。英语四、六级考试的人数更是大幅度增长,2011年下半年的考试仅四级就有169个标准考场,学院将不得不紧急添置一批仪器设备——原来为100个考场准备的设备已远不够用。

    “以考代练、以赛促学”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方式

在学分的压力和激励下,许多大学生畏惧的英语比赛在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存在广泛的“群众基础”。外语系主任唐润光手头的数据显示,全校五分之一的非英语专业学生、一半的英语专业学生报名参加了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

“参加各种比赛和考试使大家树立了目标,明确了竞争对手。为了一场比赛,同学们可以全力以赴地学习,毫不懈怠。”获得了2009年“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云南赛区三等奖的英语专业学生高鹏说。

外语系主任唐润光认为,“以考代练、以赛促学”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激励方式,促使学院外语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在2011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一人获特等奖,12人获一等奖,32人获二等奖,64人获三等奖,获奖人数和比例居云南省高校第二位,学院也荣获优秀组织奖。英语专业学生专业四级过级率稳定在40%~45%,2006级英专毕业生专业八级过级率达44%,2007级英专八级通过率高达53.85%,高出全国42.44%的平均通过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