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09 02:20 | 来源:墨客学术 | 作者:墨客学术 | 点击:次
哈尔滨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哈工大)始建于1920年,1951年被确定为全国学习国外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两所样板大学之一,1954年进入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6所高校行列,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学校于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1999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985工程”重点建设的9所大学之一,2000年与哈尔滨建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哈工大,2017年入选“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名单,2022年8个学科入选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名单。学校拥有9个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6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哈工大共有17个学科位列A类,学科优秀率(A类学科占授权学科的比例)位列全国第六位,A类学科数量位列全国第八位,工科A类数量位列全国第二位。学校拥有以41位院士为带头人的雄厚师资,荣获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建于1985年,是哈工大“一校三区”(哈尔滨、威海、深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海洋局、山东省、威海市多方共建的哈工大特色校区。校区坐落在美丽宜居的海滨城市威海,依山傍海的校园到处呈现着恬静博雅的气息,欧风俄韵的校园建筑与各式园林交相辉映,寓意着哈工大文化在威海的传承与创新。校区校园规划面积2295亩,已征土地面积1847亩,建筑面积近55万平方米。现有在编教职936人(专任教师621人,教授116人、副教授266人),设有11个学院,1个教学部,42个本科专业(含9个新工科专业和1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共享哈工大27个博士点和39个硕士点,单独设有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科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与校本部共享26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单独设有车辆工程和船舶与海洋工程2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000余人,本科生10855人,硕士研究生1100余人,博士研究生300余人。
拥有国家级、省部级和市级以上科研平台、重点实验室或研究中心30余个:先进焊接与连接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威海校区建立分支机构,对海监测与信息处理工信部重点实验室、“海洋工程材料及深加工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获批国家级科研平台,“新一代海空天对海观测技术综合试验平台”获批2017年国家“双一流”建设项目支持,并成为工信部首个“双一流”高校学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学校汇聚了一支结构多元、知识宽厚、教研并重的师资队伍,拥近年来30多位青年教师入选国家及省部级高层次人才计划。同时,学校还聘请了包括外籍院长、海外特聘教授在内的114位高水平专家担任客座和兼职教授。此外,还有10位院士定期来校区工作,并建有实验室和科研团队。
近年来,共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1300余项,连续9年科研经费保持过亿元规模,2021年科研经费达3.13亿元。累计取得各类科研成果1500余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奖28项。据统计,近年来校区与山东省产学研合作项目900余项,合同金额近5亿元,其中与威海市的产学研合作600余项,合同额近3亿元。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作为国家(威海)区域创新中心支撑平台之一,拥有产业技术研究院11家,孵化高技术公司30余家,入园企业2021年合同总额超10亿元。
学校始终秉承“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坚持与校本部“统一规格、统一标准、统一要求、统一质量、统一品牌”。获得由哈工大统一颁发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学校的本科生录取分数线连年大幅度增长,2021年,在 24个省(自治区)最低录取线超过重点线100分,30个省份平均排名再往前推进300名,全国高校录取综合排名由2017年第50位上升至第30位,创历史新高。威海校区高度重视本科生培养,坚持厚基础、强实践、严过程、求创新的育人特色,逐步形成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课堂学习与项目学习相结合、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相结合、校园教育与企业实习相结合、校内教育与国际教育相结合、教书与育人相结合、人才培养与学生就业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