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大学教育 >
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2010年艺术类招生简章

 

  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本科层次独立学院。招生列入全国统一计划。学院位于河北省三河市燕郊经济技术开发区,距天安门38公里。学院占地面积1000亩。2005年首次招生,目前在校生已逾19000人。

  学院坚持质量立校,以“勤奋创新、璞玉成器”为校训,坚持“两个为本、德育为先、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坚持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努力为社会培养“四会五有”(即会学习、会做事、会做人、会与人共处;有感恩之心、有博大胸怀、有吃苦精神、有创新意识、有创业能力)的实用型、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

  学院重视学科建设并把提高教育质量放在首位,依托北京化工大学在本科教学方面的优势,设置了理工院、信息院、经管院、文法院、国际商学院5个本科二级学院及基础课部,目前已建成国内一流水平的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汽车实验室、电工电子实验室、计算机实验室、经管实验室、语音室和数字化校园网等。学院共设有28个本科专业和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教学基地。

  建校以来,学院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探索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创新模式,丰富独立学院办学思路。在狠抓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积极参加科研工作。先后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10项,省部级科研课题11项。这些课题大大提高了学院的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学院大力推进国际化和地方化战略,先后与亚洲、欧洲、北美多所大学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在推进国际化的同时扎根燕赵大地,为京津冀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为河北省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才智。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学院始终坚持爱心教育、责任教育和主旋律教育,取得良好效果,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抗震救灾捐款活动中,全院师生踊跃捐款捐物,总价值达224万余元,成为河北省内捐款最多的高校。

  学院特别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培养方向和方式上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改革,在完成四年的基础理论学习的同时,强化实验教学,独创实践教学环节的训练,让学生掌握至少一项专业技能。积极寻求与优秀企业合作办学,使学生学有所长。并倡导“1+N”培养模式,即学生学习成绩合格,在取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的基础上,鼓励并引导学生至少考取一个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工作能力。优良的校风学风培养了优秀的学生,我院学生获国家级奖学金 800多人次,参加省部级大赛获团体和个人奖50余项,首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6.28%。

  良好的办学成绩赢得社会广泛赞誉,在“回响中国--2009中国教育年度盘点”活动中,学院以高票数位列全国独立学院第三名,获得“2009全国独立学院综合实力20强”荣誉称号,这是社会公众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校园建设、学生培养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的充分肯定。

  学科带头人

  王路刚(教授)

  1988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2002年赴法国国际艺术城研修学习。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北京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教授。1985年5月与阿老教授合作设计北京地铁东四十条站壁画《华夏雄风》(300×3000cm),1990年5月为空军司令部礼堂设计绘制壁画《曙光》,(200×680cm),1994年10月中国画作品《幽谷清音》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45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1995年8月为中国驻希腊大使馆会见厅设计绘制壁画《三峡新貌》(210×660cm),1997年9月出版98年挂历《春韵—王路刚作品选》2开本,2001年6月水彩画作品《大宅门》入选中国美术家主办的全国水彩画精品展,2002年9月在法国巴黎国际艺术城举办画展。作品入选美国纽约第十八届、第十九届世界华人杰出作品联展,2004年十月在日本东京东方龙美术馆举办画展《西北风情——黄调子》。

  现任北方学院文法院艺术教研室主任。

  马龙(教授)

  又名马群雄。马教授名列《吉布林世界名人录》《全球名人录》《美国名人录》《剑桥国际名人录》及《中国名人大辞典》等多个典籍收录。

  马教授在油画、水彩、丝画、粉彩、丙烯、水墨等画种上有突破性的研习成果,并经多年来不断努力探索后,形成了个人独特的“浪漫写实主义”风格。近年来,从马教授所研发的丝画中最容易感受到其作品之独特意境,启发观赏者的思绪和对大自然的向往,是传统绘画材料和表现的一次革命,突破传统绘画的表现形式,对全球艺坛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