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8 01:04 | 来源:墨客学术 | 作者:墨客学术 | 点击:次
杭州亚运会,激战正酣。
截至 10 月 5 月,中国队金牌数已突破 170 枚,稳居金牌榜首。
而在领奖台上,不乏广东高校学生的身影——
赛艇赛场上,3 名华南师范大学学生连夺两金;
华南师范大学学生沈双美与队友鲁诗雨获赛艇女子双人双桨冠军。新华社发
游泳项目比赛中,深圳大学 11 名学生运动员拿下 5 枚金牌;
田径男子 4 × 100 米接力决赛中,暨南大学陈冠锋、严海滨携队友勇夺桂冠。
亚运会赛场外,广东高校也盛产冠军——
获得中国大学生篮球男子一级联赛(CUBAL)决赛总冠军的广东工业大学男篮球队,曾在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就读的世界青年顶级乒乓球赛的大满贯选手樊振东等。
杭州亚运会田径项目比赛结束后,中国奥委会在现场举行递补奥运奖牌颁奖仪式,暨南大学教授苏炳添等递补获得东京奥运会男子 4 × 100 米接力铜牌。这块铜牌意义不凡,是中国男子 4 × 100 米接力队在奥运会上获得的首枚奖牌。
吴智强、苏炳添、谢震业、汤星强(由左至右)在颁奖仪式上合影。新华社发
盛产冠军,广东高校有哪些秘诀?
广东高校里的冠军们
亚运会首个金牌日,华南师范大学学生沈双美、倪旭林、聂毅德在赛艇赛场上,勇夺两枚金牌。
另一边的亚运游泳赛道,深圳大学学生程玉洁、吴卿风、杨浚瑄与队友在女子 4 × 100 米自由泳接力决赛中,拿下金牌。杨浚瑄、程玉洁(预赛)与队友在男女 4 × 100 米混合泳接力赛中一举夺冠,并打破了中国队保持的亚洲纪录。经过 6 天激烈角逐,深圳大学学生共夺得 5 金 3 银 3 铜。
程玉洁、吴卿风、杨浚瑄与队友张雨霏在女子 4 × 100 米自由泳接力决赛中拿下金牌。新华社发
在亚运田径男子 4 × 100 米接力决赛中,中国队摘金,来自苏炳添速度研究与训练中心的陈冠锋、暨南大学学生严海滨分别担任第一棒、第三棒。
除此之外,乒乓球赛场上表现亮眼的孙颖莎,也是深圳大学乒超俱乐部的成员。
竞争激烈的赛场上,面对强手,广东高校选手留下了让人难忘的身影——
在成都第 31 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上,26 名广东高校运动员共摘得 16 金 1 银 3 铜。
在第 25 届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L)全国总决赛上,广东工业大学以 87:83 战胜清华大学,斩获全国总决赛冠军。
广东工业大学队成员在夺冠后庆祝。新华社发
在第 21 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暨南大学 " 短跑双子星 " 严海滨、邓信锐 " 双响炮 " 一鸣惊人,分别以 10.24 秒、10.25 秒的成绩打破了苏炳添 2014 年创造的 10.28 秒的赛会纪录,双双闯进决赛并分别夺得冠亚军。
暨南大学学生在跳水赛道也有不错的成绩。
2021 年全国跳水冠军赛暨东京奥运会选拔赛中,暨南人陈艾森与搭档顺利拿下男子双人 10 米台冠军;东京奥运会上,暨南大学硕士研究生谢思埸与搭档夺得冠军。
赛艇、短跑、游泳、篮球、乒乓球……在国内或国际重大赛事中,广东高校学生不断向着冠军发起冲锋。
登上领奖台的 " 独门秘籍 "
广东高校学生在多个赛场斩获冠军,背后有何秘诀?
首先是悠久的体育传统——
早在 1936 年柏林第十一届奥运会上,暨南大学运动员作为中国田径队的成员,就创造了中国第一次进入奥运会决赛的历史。在 1996 年至 2006 这 10 年间,该校运动员在各类国际比赛和国内省级以上比赛中获金牌 377 枚。2015 年,暨南学子苏炳添成为百米跑第一个突破 10 秒大关的黄种人,2021 年更是创造亚洲纪录。
广东工业大学于 1998 年成立篮球队,25 年来,培养了杜锋、易建联、朱芳雨、周鹏等一众篮球明星。
深圳大学则在 2016 年与广东省乒乓球队展开合作,在国内首创 " 大学—专业队—赛事运营 " 的乒乓球职业俱乐部模式,整合多方资源,形成完整的乒乓人才培养链。
孙颖莎在比赛后庆祝。新华社发
一校一特色,广东高校形成了一个个冲击冠军的组团。
" 广东高校普遍注重体育竞技水平的提升,配备了专业的教练和教师,设立了专门的训练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副院长黄波说道。
在中山大学,就有 4 位奥运冠军担任体育老师,分别是 2004 年雅典奥运会女子跆拳道 67 公斤级冠军罗微、女子羽毛球双打冠军张洁雯,以及 2008 年北京奥运会体操团体冠军杨伊琳、2012 年伦敦奥运会女子 200 米蝶泳冠军焦刘洋。
东京奥运会后,郎平卸任中国女排主教练,进入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任教。亚洲 " 飞人 " 苏炳添同时也是暨南大学体育学院教师。深圳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学校,也都引进职业运动员当老师。
冠军培养冠军。一批高水平运动员华丽转身,将经验传授给青年学生。
近年来,广东高校还陆续建立了一批专业平台和训练中心。
两年前,暨南大学与广东省体育局、中国田径协会三方共建苏炳添速度研究与训练中心,并以此为依托,成立广东省速度能力研究重点实验室。
陈冠锋、谢震业、陈佳鹏、严海滨(从右至左)在夺冠后庆祝。新华社发
针对训练方法的系统研究成果,也作用在学生培养中。打破苏炳添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男子百米纪录的两位暨大学生,便是最好的例子。
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则配备了高科技设备,用于数据分析和运动生物力学分析,帮助运动员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运动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