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全部

  • 全部

分享

专家学者齐聚南师 共话传媒学子使命担当

发布于:2023-07-27 23:02    阅读次数:

  11月27日,江苏省第九届传媒学科研究生论坛在云端拉开帷幕。本次论坛由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主办,以“数字时代中国新闻传播研究的挑战与创新”为主题,来自全国各地专家、学者相聚云端,共话数字时代背景下新闻传播界面临的挑战与创新,共商青年传媒学子在新时代的历史使命与担当。

  学者语深长,再谈时代使命

  如今新闻传媒行业站在数字时代飞速发展的风口,面对风起云涌、快速迭代的媒体生态环境,探讨新闻研究者如何紧跟时代步伐,应对多向度的新闻变革与传播结构变迁,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院长莫少群教授指出,百廿南师始终与民族同呼吸、与国家共命运、与时代相偕行,担负着江苏省人才培养的重任。传媒学科研究生论坛的举办,搭建了一个触碰前沿、多元探讨、深度互动的学科交流平台,延揽了全国优秀传媒研究生开展广泛交流,既是年轻传媒学友专业风采的着重展现,也是用所学服务社会、彰显自身价值的重要机会。面对快速迭代的媒体生态环境,新闻与传播学界的各位同仁有必要立足新时代,努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勇担时代赋予新闻传播学的新使命。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张晓锋教授首先代表此次论坛,对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青年才俊表示热烈欢迎。从2014年第一届论坛50位研究生参与,到今年108位来自五湖四海的研究生相聚一堂,更有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生加入我们,传媒论坛已经发展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盛会,见证了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科建设的发展、见证了整个新闻传媒行业的格局之变。张晓锋对参加此次论坛的研究生充满期待,希望各位学子充分发表学术见解、进行云端交流,在数字时代,为整个新闻传播学科发展提供更新锐、更富前瞻性的建设性意见。

  大咖囊中锦,指引前进方向

  在数字技术遍及任何时间、渗入任意场景的今天,新闻传播学科同样应乘数字之风,对既有议题进行深入研讨与延伸创新,在内容建设、社会治理、国际传播等领域与时俱进地彰显自身价值。在本次研究生论坛中,五位专家特就数字时代研究生的使命以及如何立潮头、守初心提出宝贵建议。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陈昌凤教授以“数智化传播:交往在媒介空间”为题发表主旨演讲,从“媒介与社会融合”到“元宇宙时代媒介与个人融合”的发展趋势,解读“新技术如何变革人类交往”,揭示了媒介之于个人生活由表及里的深入。陈昌凤在各色生动而崭新的案例中解释新技术发展的典型问题,为传媒学子们完美诠释数智化传播的历程。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周勇教授以“新闻舆论工作的历史方位与时代使命”为题,他建议传媒学科研究生要在研究中切中问题的实际需求、从实践转向理论研究,在认清新闻舆论工作历史方位的同时,更要承担国家和社会赋予的时代使命。

  《新闻与传播研究》执行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朱鸿军教授以“新闻传播学研究生知识生产的设计”为主题作演讲分享。朱鸿军从知识生产过程出发,为研究生同学们提出了八点建议,强调研究生同学要从兴趣出发,具备紧迫意识、长跑意识、方法意识、理论意识、调研意识、聚焦意识,站在更高的高度,拥有更大的格局。

  《新闻大学》常务副主编、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朱春阳教授以“数字新闻业中的主流媒体作为”为题作主题演讲。朱春阳在对数字时代主流媒体如何提升自身影响力之外,特别叮嘱传媒研究生学子勤于在学习中紧密关注数字时代国家和社会发展,以传媒学子的身份思考主流媒体如何嵌入现代传播体系,助力构建国家现代化建设,响应国家重大战略赋予的时代命题。

  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吴世文教授以“互联网历史研究的记忆路径及其反思”为主题展开讨论。吴世文从互联网历史研究的理路、进路、记忆研究及其反思出发,探讨互联网语境下,如何用历史性眼光来看待正在发生的互联网巨变,从社会记忆的视角研究中国互联网的历史。他指出“人人都是自己的互联网历史学家”,以自身研究为同学们带来了极大的启示。

  传媒之我见,共促学科发展

相关教程

海南师范大学附属三亚学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工

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华南

华南师范大学2023年公开招

海南师范大学2023年硕士研

海南师范大学2022年硕士研

海南师范大学2023年全国硕

海南师范大学2023年硕士研

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华南师范大学合作办学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