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3-07-23 10:49 阅读次数:
7月12日上午,浙江省委书记易炼红在杭州会见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校长陈十一,上海韦尔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虞仁荣,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张东晓一行。
7月12日上午,省委书记易炼红在杭州会见陈十一、虞仁荣、张东晓一行 记者 朱海伟 摄
两位院士,一位半导体行业“大佬”,他们是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这所新大学背后的三位关键人物。除了任校长的陈十一,虞仁荣是大学的捐资者和创校发起人,张东晓则是常务副校长兼教务长。
虽然还顶着暂名的后缀,但是这所新大学早已广受期待。围绕这所学校,也有不少故事值得说道。
一村捐出两大学
宁波北环高架南侧,一个名为钟包村的村庄,与大片簇新的商品房小区比邻而居。
曾经的钟包村,阡陌纵横、水路相连,是一个典型的江南村庄。城市化快速推进,如今的钟包村早已融入城区,成为镇海新城的一部分。
在有着“商帮故里”之称的镇海,庄市街道钟包村也是一个响当当的存在。
这村子,走出了“宁波帮”重要代表“五金大王”叶澄衷、“世界船王”包玉刚,还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倪维斗的故乡。而上海韦尔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虞仁荣,同样来自该村。
宁波大学
前有包玉刚捐建宁波大学,后有虞仁荣捐建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这个村有了“一村两大学”的佳话。
1984年10月,包玉刚与妻子时隔四十年后,第一次回到家乡宁波。他发现宁波还没有一所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性大学,于是就决定捐资2000万美元,在宁波建设一所综合性大学,就是后来的宁波大学。
有趣的是,当年,包玉刚回甬捐校时,钟包村村民夹道欢迎,其中就有虞仁荣的身影。1985年,当包玉刚为宁波大学奠基的时候,虞仁荣正好从镇海中学毕业考入了清华大学无线电系。故乡前辈们的慈善义举,早已在他心中埋下了种子。
“作为土生土长的宁波人,一直渴望能为家乡做些事,以绵薄之力回报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虞仁荣曾这样表示。
2020年,桑梓情深的虞仁荣决定出资在家乡镇海(甬江北岸)捐资筹建一所“世界一流、理工科特色”的研究型大学,致力在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打破“卡脖子”核心技术,培养国家急需的前沿科学研究和高技术领域人才。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校园效果图
2021年12月29日,宁波市政府与宁波市虞仁荣教育基金会举行合作办学签约仪式。根据协议,双方将遵循“平等互利、相互促进、共谋发展”的原则,共建一所新型研究型大学。
协议的签订标志着新型研究型大学的筹建工作进入“快车道”。根据协议精神,学校面向全球招聘杰出师资人才,与境内外一流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与博士后,并立足全球科技前沿、努力打造面向未来的科技创新生态体系,为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和发展“高精尖”产业提供源头支撑。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校园奠基仪式
目标:世界一流大学
作为经济强市,长期以来,宁波高等教育发展较为薄弱。在杭州高起点打造新型高等学校西湖大学之际,宁波也把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的建设,作为提升高等教育短板的重要举措。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校园奠基仪式
紧锣密鼓的推进,足见宁波的诚意和紧迫感。2022年12月29日,签约仅一年之后,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校园奠基仪式,就在镇海区举行。
伴随着学校开工,这所一度颇有神秘色彩的大学,也渐渐揭开了面纱。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校园效果图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永久校区位于宁波市镇海区清水浦片区,甬江之滨,占地2300亩。全校整体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1工程计划于2025年6月竣工,规划在校生规模为1万人。一期-2工程计划于2027年12月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