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3-07-01 03:13 阅读次数:
珞樱缤纷 春意正浓
一位远道而来的客人
抵达珞珈山
从未名湖畔出发
东湖之滨是 ta 的第一站
跨越山海 只为赴一场樱花之约
今年,武汉大学恰逢 130 周年校庆
北京大学也迎来了 125 周年华诞
回望百年治学之路
两校砥砺奋进 携手同行
这是一次期待已久的重逢
珞樱缤纷:带小北打卡珞珈山
你好小北,欢迎来到珞珈山!
嘿嘿,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一睹珞樱缤纷咯!
走,今天带你打卡武大!从清晨到傍晚,从过去到未来,一点也不会落下哦 ~
9:00
樱花大道
清晨,漫步樱花大道
粉樱缀满枝头
微风送来花香
好一首美轮美奂的春日诗篇
10:00
珞珈文库
赏过缤纷珞樱
再来独一无二的珞珈文库里
探索书籍的魔法
在 2 万 4 千余册浩繁的卷帙中
感受文脉传承流芳
12:00
武大食堂
中午吃啥?
珞珈的味觉盛宴同样精彩
浓香的热干面、地道的三鲜豆皮 ......
唇齿留香,感受 " 舌尖上的武汉 "
15:00
万林艺术博物馆
下午三点,不见不散
万林之内,博物尽览
继 " 万里千年 " 后
迎来 " 珞黉流风 "
武大往事与今日武大
在光影形色中交织
珞珈先辈与我们
穿梭百年岁月再次对视
定格珞珈 130 年的悠悠岁月
20:00
夜樱
夜幕降临,树影婆娑
斑驳的光点随晚风摇曳
夜樱和灯相伴
在灯光下晶莹斑斓
这是属于珞樱的夜晚
源远流长:武大北大初相识
和珞珞珈珈在一起总有一种熟悉的感觉!
小北,你还记得吗?我们很早很早之前就认识哟 ~
" 南下创业 ",北大人启珞珈山林
胸怀天下的情怀、兼容并包的学风、笃志弘毅的精神……构成武大与北大共同的基因,回望来路,两校深厚的历史渊源则早已为此埋下伏笔:在武汉大学的建设历程中,北大人起到了重要作用。
1919 年,北京大学教授黄侃接受武汉大学的前身——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的聘请,南下任教,成为两校结缘之始,并深刻影响了武汉大学文学学科此后百年间的学术传统。此后,又有杨振声、庄长恭、郁达夫、江绍原等北大校友、教师陆续至武大任教,从此肇启两校密切的往来情谊。
更重要的是," 国立武汉大学 " 之称,正是由北京大学校长、时任中华民国大学院院长蔡元培于 1928 年 6 月命名,并亲自组建筹备委员会;值得一提的是,委员会 9 人中,有 5 人(王世杰、李四光、涂允檀、周鲠生、黄建中)来自北京大学。
现在的武汉大学老图书馆大厅四周的墙面上有8 位人物的巨幅照片,他们都曾在武大发展史上作出过突出贡献,其中有 5 位是北大校友。
▲武汉大学老图书馆(校史馆)阅览大厅
第一排左起分别为:石瑛、王星拱、周鲠生
第二排左起分别为:李四光、王世杰
石瑛
曾任北大化学系教授,曾任武汉大学校长。在他任内,武大的前身国立武昌师范大学正式更名为国立武昌大学,完成了从师范类院校向综合性大学的转变。
李四光
曾任北大地质系教授,1928 年任国立武汉大学筹备委员,后任武大建筑设备委员会委员长,并主持武大 " 坐拥珞珈山,环绕东湖水 " 新校舍的选址与建设工作。
王世杰
曾任北大法律系主任,1929 年出任国立武汉大学校长。
王星拱
曾任北大化学系主任,任国立武汉大学校长之后,继续推进珞珈山新校舍建设;全面抗战爆发后,带领武大师生西迁乐山,弦歌不辍,艰苦办学。
周鲠生
曾任北大政治系主任。抗战胜利后,他带领武大从乐山回到珞珈山,并完成武大 " 文法理工农医 " 六大学院的办学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现任武汉大学校长——张平文院士,同样曾经读书、任教于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数学系)。
北上拓新,武大人润未名春晖
20 世纪 30 年代初,曾有武大学生说,当时的武大是一些北大教授 " 南下创业,经过艰苦奋斗而缔造出来的奇迹 "。此话乍听感觉过于绝对,但细品后便能体味两校渊源之久。细数流年,武大无数芬芳桃李,曾育于燕园;珞珈辽阔,明灯数盏亦曾点亮未名湖边。
当武大人陆续走入燕园,便将两校情缘从长江之滨延伸至未名湖畔,炽盛风韵,千里相随,血脉不断,春生夏长,南北相融,书写华章。
相关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