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学教育 >

育儿的门道与乐趣,看这届年轻爸妈如何修炼

时间:2023-04-06 10:03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田沐冉 黄丹玮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些关于教育的箴言,人们早已耳熟能详。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让教育有效、有趣地直抵孩子的内心,是父母一生修炼的功课。

  如今,家庭教育领域中时不时蹦出的潮词——“疯狂鸡娃”“佛系养娃”“虎妈猫爸”“反向育儿”……折射出当代父母为做好家庭教育付出的耕耘。在“双减”政策的实施、互联网技术发展及短视频媒介更迭的加持下,家庭教育还在萌生更多的新潮姿态。

  正值4月2日国际儿童图书日,中国青年报联合百度百家号发布《这届爸妈育娃指南—2023家庭教育创作者报告》,基于百度App平台用户调研,展现当下家庭教育的新趋势。

  育娃即是育己,在与小生命一同探索世界的过程中,父母们也遇到了更好的自己。

  从“家事”到“国事”,内容创作者为家庭教育打开新鲜视野

  从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开始施行,到2022年5月9日-15日全国首个家庭教育宣传周开展,家庭教育从家事上升为国事,网络搜索量也开始一路攀登。百度搜索数据显示,2022年10月起,“家庭教育”的百度搜索指数超过了“教育”。

  家庭教育的相关话题频频登上百度热榜,诸如“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互动”“爱的正能量”“家庭教育名言”“教育孩子的方法”等热词热句,也经常出现在网友的讨论中。

  分享带娃经验,吐槽育儿困惑,已成很多父母的网络社交日常。在百度,已有85万内容创作者为家庭教育贡献经验和智慧。他们发布的家庭教育类信息,月均搜索量已超过6亿。这些内容,也在激发着网友对家庭教育的关注与交流。从中,我们可以窥见几个有趣的当代父母育儿趋势。

  比如,生育话题作为当下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一趋势也反馈在百度创作者内容的播放量上。生与不生,生几个,不仅是时代之问,也是对育龄家长的灵魂拷问。“女人生孩子到底有多疼”“女生生娃前后的变化”“老婆生娃老公应该学习什么”,从这些网友们点击最多的热门视频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部分育龄青年对生产过程的恐惧,对生育成本的担忧。

  一些创作者,从过来人的角度,讲述自己真实的生育体验,帮助育龄青年化解生育焦虑。从备孕到产检,从孕期拍照的小贴士,到月子中心的选择秘诀,从新手妈妈如何喂奶,到尿不湿的测评,身为宝妈的百度创作者 @果妈的双倍幸福,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亲身体验,为新手妈妈们提供参考。还有一些像@小苏瑭 一样的创作者,分享萌娃的逗趣日常。这让一些纠结要不要生娃的网友,提前感受到了“母爱爆发”,有网友调侃“想拥有同款女儿的心情战胜了一丝丝对生育的恐惧”。

  一些深耕家庭教育领域的专家认为,内容创作者在互联网平台积极发布育儿经验与知识,有助于让更多父母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辽宁省家庭教育学会成员张铁刚有着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曾做了十余年班主任的他,深刻体会着不同家庭教育下成长的孩子,成绩和品格有着明显差异。他认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直言家长不应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和学校互相踢皮球。“优质的家庭教育不是以征服孩子为目的,发自内心的爱和欣赏,才是良性教育的真谛。”张铁刚感慨。

  “如何带孩子,不是生而知之”,身为多部育儿类畅销图书作家的徐智明认为,家庭教育是需要学习的。他建议“去做善于学习的父母”,鼓励父母利用经典家庭教育书籍和先进的育儿知识来武装自己。徐智明希望媒体和网络平台,能把更积极的、更正面的家庭教育理论和方法,传播给更多的父母,进而影响更多的孩子。

  围观这届爸妈的新式养娃日常,共情“超级爸妈”炼成的酸甜苦辣

  当90后逐渐成为带娃主力军,不少新型育儿观念和方式也随之出现。他们的带娃核心原则是“不惯着”,衍生出来“用魔法打败魔法”“全自动省心育儿”“生娃是用来玩的”“假装带娃式育儿”等诸多令人忍俊不禁的新式育儿大法。

  这些年轻的父母似乎表面上看起来“自己还是个孩子”,甚至在老一辈父母的眼中,他们的育儿方式是不负责任、不够严肃的。而实际上,“不惯着”原则的背后是对小生命的尊重和理解,新式养娃的精髓是与孩子平等相处。这届年轻父母,正在用实践演绎“像父母更像朋友”的和谐亲子关系。

标签: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