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学教育 >

我国在线教育交出亮眼成绩单

时间:2023-03-29 13:51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5月21日、22日,云南漾濞、青海玛多等地接连发生6.4级、7.4级地震。中国教育电视台打造的国家电视空中课堂平台第一时间响应,与当地教育部门取得联系,将机顶盒等卫星接收设备送往当地。孩子们无论在哪里,只要能看电视就能通过空中课堂频道同步收看各年级本学期的同步课程,一堂课都不会落下。

  孩子们“一堂课都不会落下”,得益于我国在线教育的飞速发展。

  自2012年发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来,我国教育信息化日新月异。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进入了2.0阶段,“三通两平台”建设与应用取得重大进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明显提升,信息化技术水平显著提高,信息化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推动作用大幅提升,教育信息化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尤其是去年疫情期间,我国成功开展世界最大规模的线上教学,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史无前例、世无前例。“广大教师以最快速度适应线上教学的节奏,带领学生进行长达几个月的‘云端’学习,用行动诠释了师者的担当,这是创造了历史的壮举!”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说。

  为在线教育提供高质量软硬件支持

  去年疫情期间,为保障全国两亿多学生安心居家学习,教育部统筹整合国家、地方和学校相关教学资源,倾力打造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

  2020年2月16日,平台开通前一天,位于中央电教馆的云平台运行保障指挥部内,教育部、工信部与相关企业组成的工作专组,早已开启全天候值班模式。

  2月17日,可满足5000万人同时在线使用的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正式开通。“国家队出手,丝滑无卡顿。”媒体的评价让平台背后的团队松了一口气。

  整个疫情期间,教育部协调工信部以及电信运营商,共同做好学校和各级教育平台网络服务保障工作,为线上教学有效开展提供网络带宽、云服务、免费手机流量等高质量的服务保障。

  与此同时,中国教育电视台通过直播卫星平台推出《同上一堂课》,仅仅十几天的筹备就实现全天直播7小时课程。2月17日上午9点,全国1.8亿中小学生准时开课!

  除了国家队积极搭建软硬件平台外,各地教育部门也纷纷出手,积极行动起来——西藏教育珠峰旗云平台免费向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开放,宁夏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成果架起“空中课堂”,黑龙江上线中小学生宅家防疫劳动实践“微课堂”,浙江推出体育网课指导学生居家锻炼,天津打造个性化学习服务系统,山西为全省免费提供中小学高清正版教材电子版……

  我国高校充分运用慕课等在线教学形式,开展了一场世界高等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在线教学实践。教育部组织37家基础好、实力强的在线课程平台和技术平台,率先向全国高校免费开放4.1万门慕课和虚拟仿真实验课等在线课程,带动110余家社会和高校在线课程平台积极参与,有力保证了全国高校大局稳定。

  仅用20多天,全国教育系统就为全国两亿多大中小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居家学习软硬件支持,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场严峻大考中创造了奇迹。

  然而,这一切并非朝夕之功。国家对教育信息化的高度重视和提前部署,为我国此次应对疫情、顺利开展在线教学打下了良好基础。

  从2012年发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到2016年发布《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再到2018年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这一系列规划文件的发布,明确指明了不同阶段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目标任务和行动举措,对于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意义深远。

  近年来,教育信息化各项指标普遍实现翻倍增长,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从25%跃升至100%、多媒体教室比例从不到40%提升至95.4%,网络学习空间数量从60万个激增至1亿个。

  中国慕课则从2013年起步,采取“高校主体、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方式,从“建、用、学、管”等多个层面系统推进,经过9年的发展实践,取得了骄人成绩,不仅在课程建设数量和应用规模上迅速跃居世界第一,同时以慕课为抓手,在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传播中国文化、促进国际交流、应对疫情挑战、促进学习革命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自2017年起,教育部共遴选认定包括1875门线上课程、728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和868门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在内的国家级一流课程,对慕课建设与应用起到显著的示范带动作用。

  如今,中国慕课与在线教育发展已走向世界。

  2019年4月,中国慕课大会在北京举办,会上发布了《中国慕课行动宣言》,全面总结了中国慕课建设的重要经验和建设方案。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