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3-03-21 13:14 阅读次数:
河北高考成绩查询时间定了
预计6月下旬,考生可登录省教育考试院网站、省教育考试院微信公众号、省教育考试院APP客户端或河北招生考试信息服务网查询高考成绩。其中,选择性考试再选科目成绩为等级赋分后的成绩。
省教育考试院提醒考生,要牢记在高考报名时所设置的密码,并且注意保密。在后期报名信息、体检信息、高考成绩查询以及志愿填报时都须使用此密码进行登录。若考生遗忘了此密码,可进行密码重置,重置后的默认密码为考生身份证号后8位。密码重置可通过手机微信重置,考生使用手机关注“河北省教育考试院”微信公众号,进入“密码找回”页面,通过人脸识别自助进行密码重置。或通过计算机重置密码,考生使用能够访问互联网并装有摄像头的计算机,通过人脸识别自助进行密码重置。不过此方法需要安装人脸认证组件,下载方式及使用说明可通过志愿填报或考生信息查询系统考生登录页面右下角“找回密码”链接进入查看。此外,还可以到就近报名点重置密码。考生携带本人身份证到任何一个报名点,通过读取身份证、人脸识别完成密码重置。
已有部分省份公布查分时间
2022全国高考开始日期是6月7日,但各地高考的结束时间并不一致。
广西、安徽、吉林等省份将于8日下午结束考试。部分省(区、市
由于考试科目设置不同,9日、10日也安排了部分考试科目,例如,广东、河北等地的高考在9日结束;北京、海南等省份将在10日结束考试。
目前,已经有部分省份公布了今年高考的成绩查询时间。
安徽省预计于6月24日公布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和考生成绩。
山西省阅卷工作将于6月9日至23日进行,考生成绩、本科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
不含二C类
)将于6月24日公布,考生志愿填报和录取工作随后展开,预计8月底结束。
提醒广大考生、家长警惕骗局
认准官方标识,勿信“小道消息”
每年考前,网上都会有大量涉考信息传播,各种信息鱼龙混杂。一些个人或培训机构为吸引眼球,便借机注册“山寨”公众账号,散布传播非官方来源的“小道消息”,并以此谋取利益。
,谨防山寨账号或网站骗局。
勿信虚假宣传,谨防上当受骗
高考志愿填报五大误区
误区1只看分数报志愿——重要依据是排名而非分数
高考出分后,考生不能只看分数报志愿,而要参考个人在全市的排名,分析大学和专业组的具体情况,科学填报。
具体来说,查到高考分数后,考生和家长先要有针对性地搜集数据,以往的考生可能要参考最近五年的数据,分析和预测分数的大致走向。
权威数据可以从两处获取:一处是各地教育考试院官网发布的分数统计;另一处是高校官网发布的往年录取数据,招生章程是高等学校向社会公布有关信息的主要载体,是其开展招生工作、录取新生的重要依据。
填报志愿实质上是考生的生涯规划体现,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选择,了解大学、专业和职业,引导孩子对目标专业、大学和职业有比较真实的认知,不要盲目填报。
误区2眼睛紧盯热门专业——选专业应以兴趣能力为基点
所谓的热门专业并没有标准,而是具有相对性和时代特征。如果一味盲目追求热门,则很有可能陷入“入学是热门,毕业成冷门”的尴尬局面。考生和家长填报志愿的时候,应该保持对热门的理性。
误区3不服从专业调剂——避免“滑档”造成“高分低就”
“滑档”,是指考生一心想读好大学,过高地估计或忽视了自己的分数所能报考的大学层次,结果导致所报考的院校和专业分数都不够,出现档案没有投递到所报考的所有志愿的情况。
“退档”是指虽然考生的档案已经被投递到某大学,但是考生没有选择“服从专业调剂”,出现:(1)相对于考生所报考的具体招生专业(类),考生的分数较低;(2)考生体检不合格,所填报的招生专业(类)体检受限等情况,大学无法录取该考生,导致考生档案被退回的情况。
很多家长往往认为“平行志愿提档不退档”,却忽略了“体检合格且服从专业调剂”这个前提。
误区4进了大学再转专业——建议考生慎重选择合理规划
对大部分考生来说,转专业是可行的,但却需要花费一定精力和时间成本,希望考生慎重选择,合理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