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学教育 >

驻院机构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高等研究院2021年下半年会议新闻一览

时间:2023-03-16 00:19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广州市教研院与华南师范大学关于合作开展区域教育治理大数据平台建设与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指数项目顺利结项

2021年9月28日,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和华南师范大学组织召开了“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华南师范大学共建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大数据平台”及“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华南师范大学关于合作开展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指数研究”两个项目的结项评审会。出席会议的评审专家有原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校长、国家督学肖建彬教授,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教育与技术学院院长陶红教授,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院长余明辉教授,广东省教育研究院许世红研究员,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苏启敏教授。出席会议的项目组成员广州市教育研究院蒋亚辉主任、杜新秀研究员、张丹研究员,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高等研究院院长、项目主持人卢晓中教授,副院长陈先哲教授,以及长江学者创新团队核心成员和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高等研究院研究人员郝天永教授、余晖副教授、宋宇副教授。

会议开始,卢晓中教授作为项目主持人就评审专家组成员的到来表示感谢,并对项目完成情况做了简短的汇报。随后,郝天永教授、余晖副教授、宋宇副教授对项目组课题的研究过程和项目成果做了详细的介绍,并发表了对未来工作的展望,最后蒋亚辉主任对项目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并对华南师范大学项目团队所做的工作给予肯定。专家组成员查阅了项目材料并听取了项目汇报,并对项目组的工作和所取得的成果给出积极评价。

项目基本建成了区域教育治理大数据平台,平台将能够高效快捷地采集数据,安全地存储数据,智能动态的数据分析、挖掘与预测。依托平台整合并贯通区域内教育数据资源,包括官方统计数据和问题导向数据,结构性数据和非结构性数据,常规数据和专项数据,能满足多元化数据采集存储和分析的需要。有助于推动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数据驱动型管理模式,推动政府管理理念和教育治理模式进步。项目形成了系列理论研究成果,包括《广州教育高质量发展报告》《广州与深圳两市教育发展指数的比较分析总报告》,形成了系列高水平的论文和专著成果,产出了系列决策咨询报告并获得广东省和广州市领导的肯定性批示。项目的开展和顺利结项有助于提升区域教育治理水平,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协同发展。



“港澳教育发展论坛”系列讲座之一

澳门城市大学李树英教授:港澳高等教育制度及管理文化对比

 

2021年10月14号下午,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高等研究院举办的“港澳教育发展论坛”系列讲座的第一场顺利举行。本次讲座聚焦港澳高等教育制度及管理文化的对比研究,邀请澳门城市大学协理副校长兼任教育学院院长与澳门教育发展研究所所长的李树英教授进行线上分享。高等研究院副院长陈先哲教授、秦琴副教授、林姬佺博士以及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的老师学生共70余人以线上线下的形式参与了此次讲座。讲座由陈先哲教授主持。

首先,李树英教授对我院开展系列讲座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随后,李树英教授针对香港和澳门的高等教育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对香港20所高校发展情况进行了简单叙述,表达了排名在香港高校中的重视程度,对香港高校与内地合作发展的历史渊源与未来趋势进行了分析。他从国际化的视角深入剖析了香港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并指出香港高校的学术管治和行政管理相分离,以及在高校管理与运行中“大学自主、学术自由、社会担责”的主要特点。随后,他结合自身经历和感受,阐述了香港公立高校中教职员工的聘用评审制度,并对香港高校中的学生事务处、学生会、研究生会以及香港高校所特有的书院式管理进行了逐一介绍。

接下来,李树英教授对澳门高校的类型、学生人数及其发展过程进行了阐述,指出了澳门高校总体较为年轻、师资国际化程度较高的特点。他认为,澳门高等教育体制表现为“混合体制”,既受到香港教育体制的影响,也与近期和内地的频繁互动有关。港澳高等教育的制度与管理文化各有优劣,香港的教育体制自主性较高,但也存在融合包容性的一些问题;澳门的教育体制更为灵活,国际化程度较高,但也存在产业单一导致人才流失的问题。他希望港澳高等教育在和大湾区共同发展的道路上,通过政府的政策支持,与内地高等教育相互借鉴学习,真正的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完善高等教育的体制。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