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学教育 >

发挥教育科技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

时间:2023-03-14 20:09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新时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地位作用,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党的二十大将教育、科技、人才放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全局中统筹谋划、一体部署,强调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发展,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教育是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工人阶级的未来乃至人类的未来完全取决于教育,揭示了教育在人类文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纵观近现代发展史,17世纪的英国、18世纪的法国、19世纪的德国、20世纪的美国都是兴办了一批世界著名大学,集聚了一批顶尖科学家,产生了一批科技创新成果,进而引领世界近现代化发展进程。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优先发展教育是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只有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科技是关键。历史证明,谁站在科技创新前沿和制高点,谁就走在现代化发展前列。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发展的很多方面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甚至数百年的发展历程,科技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如果没有强大的科技支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就难以顺利达成,中国梦这篇大文章就难以顺利写下去,我们也难以从大国走向强国。加快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既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也是其关键所在。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人才是根本。古往今来,人才都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人才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世界银行研究报告指出,部分发达国家进入后工业时代的经济增长中,来自人才和知识的贡献率超过70%,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当今世界,人才竞争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世界各国竞相将增强人才竞争优势上升为国家战略,构建国家核心竞争力。我们党始终重视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团结和支持各方面人才为党和人民事业建功立业。新征程上,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只有充分发挥人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建设世界人才强国,才能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一重要论述,为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提供了根本遵循。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首次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党的十九大报告将科教兴国战略确定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一路走来,我们党和国家出台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不断丰富科教兴国战略的内涵要义,推动教育面貌发生格局性变化,科技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不仅有利于提升国民整体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还有利于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才工作摆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更加重要的位置,突出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作出全方位培养、引进、使用人才的重大部署,有力推动了人才队伍快速壮大、人才效能持续增强、人才比较优势稳步提高,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和人才竞争新态势,将人才强国战略与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集中论述,鲜明提出“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并做出专题部署。这是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对人才强国战略作出的顶层设计,为加快建设人才强国锚定了新坐标、树立了新标杆、描绘了新愿景。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