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学教育 >

“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理论研讨会发言摘要

时间:2023-03-07 18:06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理论研讨会发言摘要

“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理论研讨会发言摘要

  3月3日,“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理论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举行。清华大学的学生志愿者代表手举“雷锋精神”等标牌合影留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陈剑/摄

   编者按

  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3月3日,由共青团中央宣传部指导,中国青年报社、共青团清华大学委员会、中国青年杂志联合主办的“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理论研讨会在京举行。与会的部分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和专家学者从雷锋精神的丰富内涵、时代意蕴等角度进行梳理和解读,青年典型代表现身说法讲述如何传承和发扬雷锋精神,高校学子的发言则提供了一个个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的鲜活样本,与会专家和优秀青年学子代表面对面的交流和讨论时时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本期《大思政》特刊特摘登研讨会精彩发言,与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朋友们分享。

  ——————————

  为什么说雷锋精神是永恒的

  叶小文

  雷锋精神是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3月6日指出,雷锋、郭明义、罗阳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他们都是我们“民族的脊梁”。2014年3月11日又说,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

  为什么说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我认为,至少有两点。

  第一,人民大众的共同追求、共同价值是永恒的。雷锋精神正是承载着人民大众的共同追求、共同价值,体现着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这个共同价值观念,中国传统文化叫“仁者爱人”,毛泽东同志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叫“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

  党的二十大报告,有一段站位极高的深刻阐述:“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雷锋精神的永恒价值,正体现于此。

  第二,全人类的共同向往、共同价值是永恒的。雷锋精神正是体现着全人类的共同向往、共同价值。党的二十大报告说,“我们真诚呼吁,世界各国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在全人类共同价值中,各国人民相知相亲相爱,是人类社会的一条主线,也是一条底线。雷锋精神贯穿着这条爱的主线,坚守着这条爱的底线。真善美在人类总是相通的,总是应该大力弘扬的。人类能构建命运共同体,就因为无论什么民族、什么文化、什么肤色,无论到了哪个世代,总要也总会延续“爱的故事”。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努力推进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共产党也是始终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仁者爱人”的伟大政党。

  我当过多年的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记得曾与中国基督教协会会长丁光训大主教讨论过,要不要提倡基督教徒也学雷锋?我们的一致共识是:当然要。因为,雷锋精神体现了包括一切信教和不信教的人们都应该奉行的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贯穿着爱的主线、爱的底线。爱,在道德上叫人道,在哲学上叫共性,在品格上叫纯粹。只不过一般的爱心总要有一个躯壳,宗教也是众多的躯壳之一。但并不是所有的宗教和宗教徒都能做到这一点。相反,以宗教名义进行的战争、残杀,从来也没有休止过。既然我们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什么不去在人道主义之“爱”中寻求“共同”?一个心胸狭窄的灵魂,总是把不同视为对立,将差异变成仇敌;对于一个具有人类之爱的襟怀博大的精神来说,不同意味着多姿多彩,差异包含着统一与和谐。

标签: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