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学教育 >

最高法发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案例

时间:2023-03-02 21:30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原标题:最高法发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案例

  以虚拟货币支付工资劳动者有权说“不”

  □ 本报记者 张晨

  最高人民法院今天发布第三批人民法院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民事案例,十件案例涉及英烈保护、善意规劝、尊老爱幼、婚姻自由、职场文明、法治精神六个方面。

  最高法民一庭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全国法院在法律框架内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释法说理的一审民事案件达38.25万件,比2021年增长21.66%,广布于民间借贷纠纷、买卖合同纠纷、信用卡纠纷等民事案件,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情感认同和行为自觉。

  支持保护公共利益善行义举

  此前,最高法先后发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案例、保护英雄人物人格权益典型案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性案例、涉英烈权益保护十大典型案例、第一批和第二批人民法院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民事案例。

  “本次发布的是第三批典型民事案例。相关典型案例和指导性案例的发布,为指导司法审判、引领社会风尚提供裁判准则和道德支撑,崇尚和爱戴英雄进一步成为社会共识,历史虚无主义、英雄污名化等不良风气得到了有效遏制;破解了长期困扰群众的‘扶不扶’‘劝不劝’‘追不追’‘救不救’‘为不为’‘管不管’等法律和道德风险,坚决防止‘谁能闹谁有理’‘谁横谁有理’‘谁受伤谁有理’等和稀泥做法;弘扬孝亲敬老、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等文明风尚,引领社风、家风向上向善,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最高法民一庭相关负责人说。

  典型案例中,案例一李某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权纠纷案,对在烈士墓前不敬摆拍等不文明行为旗帜鲜明亮明观点,依法判决踩踏烈士墓碑底座、在墓碑前不敬摆拍的违法行为人承担刑事和民事责任,引导公众文明参观英烈设施,弘扬英烈精神,传承爱国情怀。案例二刘某诉史某健康权纠纷案认定劝阻影响公交司机安全驾驶行为是正义之举,被劝阻人影响公交司机安全驾驶和纠缠拉扯劝阻人行为不适当,劝阻人挣脱抓扯不违法、对被劝阻人受伤不担责。案例七唐某诉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网络服务合同纠纷案认定向未成年人提供内容不健康网络服务的合同无效,支持原告关于退还充值款的诉讼请求,为未成年人营造文明、健康、清朗的网络环境。

  “我们加强英烈保护,弘扬爱国精神,对踩踏烈士墓碑底座、在墓碑前不敬摆拍的违法行为人依法判决承担刑事和民事责任,引导群众文明参观英烈纪念设施。”上述负责人指出,本次发布的案例鼓励善意规劝,维护公共安全,明确劝阻影响公交车安全驾驶行为,劝阻人挣脱抓扯对被劝阻人损伤不担责,为好意规劝、保护公共利益的善行义举“撑腰打气”。

  子女受父母胁迫结婚可请求撤销

  记者注意到,这批案例提倡孝亲敬老,倡导护小育幼,明确丧子老人可对孙子女“隔代探望”,慰藉老人情感,保护未成年孙子女健康成长;通过柔性司法一揽子解决离异夫妻异地共同抚养子女难题,让儿童利益得到最优保障;认定向未成年人提供内容不健康网络服务的合同无效,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与此同时,保护婚姻自由,维护妇女权益,明确子女受父母胁迫结婚可请求依法撤销婚姻,防止父母过度干预子女婚恋生活,划定行为边界。

  “这次发布案例多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涉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上述负责人指出,案例三张某诉李某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纠纷案认定自愿参加“广场舞”猝死,组织者无过错不担责,让人民群众从容组织开展自发性文体活动,促进全民健身。案例五周某诉付某撤销婚姻纠纷案认定女儿受母亲胁迫结婚可请求依法撤销婚姻,依法保护子女婚姻自由。案例八王某诉傅某性骚扰损害责任纠纷案明确遭受职场性骚扰有权依法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向职场不文明行为说不。案例十李某与某电子商务公司劳动争议案明确劳动者请假照看病危父亲,用人单位应给予适当善意和包容,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友善人际关系,让病重病危老人得到子女的照料。

  丧子老人可对孙子女“隔代探望”

  在保护劳动者权益方面,典型案例支持职场性骚扰受害人向加害人主张精神损害赔偿,向职场不文明行为说不;认定劳动者有权拒绝用人单位以虚拟货币支付工资,保护劳动者工资权益;明确劳动者请假照看病危父亲,用人单位应给予适当善意和包容,倡导用人单位人性化管理和职场友善。

  案例九沈某某诉胡某、邓某劳动争议案明确了劳动者有权拒绝用人单位以虚拟货币支付工资,保护劳动者工资权益,维护人民币法定货币地位。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