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全部

  • 全部

分享

杨晓慧:高等教育“三全育人”:理论意蕴、现实难题与实践路径

发布于:2023-03-01 14:59    阅读次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

    高等教育作为最高层次的国民教育,集中代表一个国家发展的水平和潜力,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其中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迎来了从“大”到“强”、从规模增长到质量提升的历史飞跃,高校人才培养面临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建立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世界一流高等教育,培养大批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是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把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和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这一重要论断科学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深化了对我国教育事业的规律性认识,体现了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以下简称“三全育人”)的战略要求。深入认识和推进高等教育“三全育人”,既是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客观需要,也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工作与高等教育发展一体化推进、协同性创新的理性自觉。

深入理解高等教育“三全育人”的理论意蕴

    “三全育人”体现了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顺应了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契合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规律。

1.体现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

    全国教育大会将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集中概括为“九个坚持”。其中“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创新和战略部署。这一“坚持”的要义在于将立德树人放置于教育教学的中心环节,上升为检验衡量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推进高等教育“三全育人”,归根结底是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体现在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各方面,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地锻造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关键要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员,是指高校全体教职工都应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强化育人意识和责任担当,自觉在各自本职工作中对学生实施直接或间接的思想价值引领。这其中既包括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等专兼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党务工作队伍,也包括其他学科教师和研究人员、各级各类职能部门的行政人员乃至教辅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全过程,是指将立德树人贯穿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融入高校课程设置、教材选择、备课授课、质量验收等各个环节,以及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过程,并向前延伸至中小学,向后拓展为终身教育,形成全领域、长时段、持续性的育人机制。全方位,是指从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多个维度锁定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构筑多维并进、互补互动、综合融通的“大思政”格局。

    总的来说,全员育人是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人力基础和组织保障,全过程育人内在蕴含着全员参与、全方位覆盖的客观要求,而全方位育人则既离不开高校全体教职工的责任自觉和积极参与,又需要按照全过程育人的要求,挖掘不同领域中的育人因素、整合不同社会力量的育人功能、探索不同实践载体的育人方式。三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构成了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的教育整体,集中体现了党的教育方针有关“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基本要求。

2.顺应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

相关教程

2023年成人高等教育招生简

烟台市教育局 专升本考试

济宁市教育局 招考专栏

威海市教育局 公示公告

教育部详解《普通高等教

教育部等5部门发文,调整

五部门发文:调整优化高

我校再获江苏省高等教育

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