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学教育 >

推动老年教育事业健康发展(金台视线)

时间:2023-03-01 08:20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推动老年教育事业健康发展(金台视线)

 
 

  “和朋友出门旅游,想学学手机摄影,拍点小视频”“身上小毛病不少,想学点中医理疗知识”“有没有糕点烘焙课程?学会了给孙子做好吃的”……近日,各地老年大学纷纷开始了春季学期的报名、入学工作。老年大学针对老年人各式各样的学习需求设立的不少课程,受到老年人欢迎。

  作为老年教育的主阵地,老年大学在满足老年人学习需求、扩大老年人社会参与、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受各种因素影响,老年大学也出现了课程供给量不足、存在结构性短板等问题。

  老学员不愿毕业

  新学员报不上名

  “没想到线上报名这么火,不到5分钟,课程全被抢光了。”上海静安区读者刘女士去年退休,觉得自己身体和精力还跟得上,不愿意在家闲着,希望去老年大学上课,学习的同时还能交朋友。可老年大学课程的火爆程度出乎刘女士预料。“除了线上报名,我还去报名点排队,排了3个多小时才排到,心仪的声乐、音乐欣赏之类的课程早被选完了。”刘女士说,她打听了市里其他几所老年大学的情况,火爆程度都差不多,各类课程“秒没”是很正常的现象,“听说有的老人为了上一门课,整整等了3年才报名成功。”

  记者调查发现,不少老年人都遇到过类似问题,老年大学的课程供不应求,想学的课往往人满为患,一些老年大学的网络报名几分钟内就全部报满,线下报名点也排起长队。

  一边是新学员进不来,另一边却是老学员不想毕业,在老年大学里学习多年仍不愿毕业的老人不在少数。对很多老年人来说,在老年大学学习早已成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招生简章上有些课程招的人数并不少,可很多都是老学员续报,留给新学员的名额非常少。”江苏南京市一位读者说,“老学员不愿毕业,新学员就进不来,长期下来,造成很多课程都人数超标,也加剧了学位的供需矛盾。”

  广东深圳市读者魏先生今年63岁,在当地一所老年大学学习太极拳已有8年。他坦言,上课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学到相关知识,而是为了社交需求。“退休后,我只能在家待着,闷得慌。上了老年大学的课程后,爱好相同的同龄人聚在一起,大家一起上课,还约着一起吃饭、旅游,开心得很。”魏先生说,老年大学的费用低廉,一学期不过几百元,“太极拳班很受大家欢迎,报名的时候也是一课难求。班里大部分人都是一起上了好几年的老朋友,新学员确实不多。”

  据了解,一些老年大学为了解决老学员毕业难、新学员报名难的结构性问题,探索尝试扩大招生规模,对各类课程进行大班制改革等。但几年下来,班级人数大幅增长,管理难度也相应增加,加之工作人员数量不足、教室资源有限等因素,有的老年大学只好放弃大班制,又恢复成了小班教学。

  扩大办学规模

  支持社会办学

  老年大学学位供不应求的局面由来已久。据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发布的《中国老年教育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老年大学数量约7.6万所,包括远程教育在内的老龄学员共有1300万余人,仅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5%。与此同时,不少老年大学已经达到办学容量的极限。比如湖北襄阳市老年大学2022学年上学期共开设406个教学班,在校学员1.4万余人,每天上课学员约4500人次。上课人数已经远超出实际承载能力。

  为解决老年大学一课难求的问题,2022年8月,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推进老龄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提出,推动部门、行业企业、高校举办的老年大学面向社会开放办学,到2025年,每个县(市、区、旗)至少有1所老年大学。

  除了增加老年大学数量、扩大办学规模,一些老年大学还在优化学员结构、完善管理制度上下功夫。江西南昌市西湖区老年大学开设了声乐、手风琴、书法、国画、戏曲、瑜伽等15个专业32个班级,聘有28名专业教师,在校学员1200余人,老师少、学员多,一度让西湖区老年大学副校长孙晓明十分头疼。“学校各专业都在探索按学制、年限实行结业制度,规定学习最长年限,比如不超过3或4年。”孙晓明认为,类似的结业制度能够有效缓解供需失衡的矛盾,也能较好应对学员数量的逐年增长,“结业后的学员还可以重新报名其他课程,一方面使得报名流程更公平,等待多年的老年人也能报到心仪的课程,另一方面学校方面也能提供更好的教学条件,优化学员们的学习体验。”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