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学教育 >

【脱贫攻坚看湖南】“苏木绰”蜕变记

时间:2023-02-18 20:32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湘潭在线3月1日张家界讯(记者 李景辉) “客人多了,生意好了,日子越来越好过了。”2月28日,地处“苏木绰”腹地的张家界永定区王家坪镇马头溪村村民全庆庚正忙着招呼客人,面积不大的农家乐里,坐满了来吃饭的客人,这个昔日有名的贫困户,如今的日子越来越红火。

“苏木绰”是土家语“祖源之地”音译,现在人们将“苏木绰”代指以石堰坪村、马头溪村为中心的张家界市永定区王家坪等镇土家族人聚居区一带,王家坪镇位于永定区东南部,是该区一个边远的小镇,也是最贫困的乡镇之一。

今年45岁的全庆庚原本是个货车司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整个家负债累累,成了马头溪村有名的困难户,因为残疾,一家4口人全靠体弱多病的妻子给别人缝补衣服的微薄收入过日子,每人年均收入仅1200余元。扶贫队进驻马头溪村后,因地制宜利用马头溪村的自然环境发展旅游产业,帮助全庆庚办起了土家吊脚楼农家乐,年收入数万余元,生活条件大幅度改善。

图片3

贫困户全庆庚办的土家吊脚楼农家乐,年收入数万余元 (记者 李景辉 摄)

目前,马头溪村共发展高标准农家乐6家,示范户20余家。为了丰富游客的体验,马头溪村建立了水果采摘基地,发展了土家民俗艺术团,开发了土家织锦等旅游商品,让游客把“乡味儿”带回家。马头溪通过和张家界绣云土家刺绣有限公司合作,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共同开办土家织锦培训班,免费培训织锦技艺,统一保障销路,使土家织锦文化得到更好地保护和传承的同时,让当地妇女掌握一技之长,实现家门口就业。

图片4

王家坪镇石堰坪村“土家居住农耕文化体验游”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 (记者 李景辉 摄)

除了马头溪村,王家坪镇石堰坪村“土家居住农耕文化体验游”等更加火爆。2012年,石堰坪确立了以保护土家吊脚楼为基础的乡村旅游发展思路,慢慢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贫穷山村,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亮点。“2016年石堰坪接待游客达到10万人次,通过媒体传播‘苏木绰’后,预计来此地的游客将达到20万人次。”56岁的石堰坪村村支部书记全建国笑呵呵地说道。

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碰出火花,王家坪山水的“地利”正在转化为农民致富发展的“红利”。2016年,永定区乡村旅游接待游客20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收入达800万元,覆盖人口达4000人,实现人均增收2000元,带动劳动力就业达1200人。

图片5

王家坪镇依托七星椒打造的剁辣椒成为当地特产 (记者 李景辉 摄)

以乡村旅游产业带动贫困户致富只是永定区实施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随着“提质张家界、打造升级版”战略的提出,永定区按照“特色化、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的要求,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将张家界茅岩莓、张家界中药材、张家界大鲵、张家界小水果、七星椒、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作为六大特色产业,多举措有效促进贫困户增收。当前,永定区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225家,省市级龙头企业59家,永定区农产品加工原料基地已达50余万亩,有10个标准化生产基地,参与生产农户达7万余户,带动4600余人就业,直接带动农民增收2亿多元。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