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学教育 >

全人教育名词解释333(全人护理名词解释)

时间:2023-02-15 09:55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3、

什么是“全人教育

全人教育是一种整合以往“以社会为本”与“以人为本”的两种教育观点,形成既重视社会价值,又重视人的价值的教育新理念。这是一种理想的教育观念,也是中外教育家的一种理想追求。

西方全人教育家的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全人教育关注每个人智力、情感、社会性、物质性、艺术性、创造性与潜力的全面挖掘

(二)全人教育寻求人类之间的理解与生命的真正意义

(三)全人教育强调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四)全人教育鼓励跨学科的互动与知识的整合

(五)全人教育主张学生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的平衡,注重生命的和谐与愉悦

(六)全人教育培养的是具有整合思维的地球公民

什么是全人教育

全人教育是20世纪70年代从北美兴起的一种以促进人的整体发展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思潮,后来传播到亚洲、大洋洲等地区,对各级种类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形成了一场世界性的全人教育改革运动。

作为一种教育思潮,全人教育得到了世界各地教育工作者的认同和支持。如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进步教育之父帕克和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儿童经验的改造,倡导儿童中心主义,要求教育尊重儿童的本能和兴趣,在生活中、活动中发展儿童的潜能和创造性。

美国人文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言人马斯洛认为:“人的发展不仅包括知识和智力,而且包括情感、志向、态度、价值观、创造力、人际关系等。教育的目的在于人的整体发展,在于促进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和内在潜能的充分实现。”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家和发起者、心理治疗家罗杰斯则主张教育要培养“完整的人”(the

whole man)。所谓完整的人,是指“躯体、心智、情感、精神、心灵力量融会一体”的人,“他们既用情感的方式也用认知的方式行事”。

倡导全人教育,即关注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而“全人教育”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高境界的理想、信念与责任感,强烈的自主精神,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素养的人才。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宗旨,而且也是21世纪人才规格的重要标准。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教育劳动的独特之处是,为未来而工作。今天的孩子身上所培养起来的,要在几年之后,甚至几十年之后才会成为一个成熟人的公民性、道德性和精神面貌的因素。”

综合起来可以发现,全人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目标,是社会对健全人才的要求。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发展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而不仅仅是学业优异的“高才生”。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黄孟轲在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时,所提倡和强调的就是“全人教育”。在谈到“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时,他说:“作文应该是我们学生的生命的精神的实现,学生除了直接拥有自身的思想、意识和内在生活之外,还有对自身存在及自身存在的环境的观察和评价,这就是一个精神性的问题。我认为人的心灵具有三重性,人是三重生命的统一体:生物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生物生命是三重生命的根本和基础,而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一经产生,就相对独立了,尤其是精神生命,因为这是属于学生个性的。”

黄老师的这番话,强调了教师在日常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要注意让学生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成为“全人”。这里着重理解两个层面:一是人的整体发展——教育即生活、教育即激发创造、教育即成长;二是全面发展——培育学生的理想、信念、责任。例如:美国西点军校的校训就是“职责、荣誉、国家”。

全人教育名词解释333(全人护理名词解释)

什么是“全人教育”?

“全人教育”是一种整合以往“以社会为本”与“以人为本”的两种教育观点,形成既重视社会价值,又重视人的价值的教育新理念。这是一种理想的教育观念,也是中外教育家的一种理想追求。

全人教育的理念是强调教育的范畴应该是整体性的、全面性的,同时考虑到孩子的发展学习需要与顺序,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童才能在心智及体魄等方面得到健全均衡的发展。换句话说,也就是要让学童不仅学习到各种知识,还要接受道德与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念,并且启发他们学以致用,帮助具备相关知识以因应现实社会的种种考验,更重要的是拥有追求真、善、美的人生目标,在这样的基础上,将来他们就会懂得如何走正确的路,做正确的事。

标签: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