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学教育 >

“互联网+教育”推动重庆教育高质量发展 全市学校互联网接入率达100%,425所学校创建智慧校园建设示范学校

时间:2023-01-02 17:43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互联网+教育”推动重庆教育高质量发展 全市学校互联网接入率达100%,425所学校创建智慧校园建设示范学校

民心佳园小学,在科技感十足的智慧教室,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想象进行机器人搭建和编程。(资料图片)  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互联网+教育”推动重庆教育高质量发展 全市学校互联网接入率达100%,425所学校创建智慧校园建设示范学校

我市首个小学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在博雅小学建成投用。(资料图片)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互联网+教育”推动重庆教育高质量发展 全市学校互联网接入率达100%,425所学校创建智慧校园建设示范学校

御湖小学为孩子们打造了虚拟现实科技教室。(资料图片)通讯员 胡悦建 摄\视觉重庆

“互联网+教育”推动重庆教育高质量发展 全市学校互联网接入率达100%,425所学校创建智慧校园建设示范学校

树人景瑞小学的智慧课堂。(资料图片)(受访者供图)

“你的分式乘方运算错了,这个知识点掌握得不牢,可以再看看老师的讲解视频。”8月15日一早,两江新区星辰中学七年级四班学生邱宁致打开平板电脑,屏幕里跳出了数学老师陈鸿嘉的作业批改意见和对应的微课视频。暑假以来,该校学生每天都和老师用这样的方式,反馈学习效果。

星辰中学是我市发展智慧教育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智慧教育发展,来自市教委数据显示:全市学校互联网接入率达100%,接入带宽全部达到100M以上,全市7个区县、425所学校创建智慧教育应用示范区县和智慧校园建设示范学校,“互联网+教育”生态逐步形成,有力地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打造“一朵云” 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学习文言文要知人、论世、解题、分析文段……”6月23日上午,遵义市桐梓县第一中学和重庆巴蜀中学的学生们在“云端”上了同一堂课。

课堂上,巴蜀中学教师赵萍萍通过线上直播,声情并茂地引导两地学生一起学习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李斯的代表作《谏逐客书》。

“学习这篇文章有怎样的现实意义?请桐梓一中第三排第二位同学回答一下。”赵萍萍抛出一个问题。巴蜀中学这间教室屏幕的画面立马切换到桐梓一中,被点名的男生站起来回答了赵萍萍的提问,并当场得到了指点。

“通过‘巴蜀云校’,相距遥远的两所学校的老师们也可以一起备课上课,课后,学生们使用同样的教辅、完成同样的习题。”赵萍萍说。

“赵老师对重难点的分析讲解很到位,让我对知识点掌握得更牢。”课后,桐梓一中学生黄其艳说。“赵萍萍老师的课深入浅出,让我备受启发。”桐梓一中语文教师高晓晓获益匪浅。

“巴蜀中学已与重庆、贵州、四川、海南、河南等10个省市的百余所中学签订了合作协议,超过1.4万名师生因此受益。”“巴蜀云校”校长张煜介绍,2020年,巴蜀中学搭建数字教育平台“巴蜀云校”,开放教育教学、教研、师培、科研等教育资源,远端教师还可以和巴蜀直播教师团队“一对一”线上互动商讨。此外,巴蜀中学还利用云校平台,定期邀请学科专家、教学名师等在线上开展学术讲座,携手远端教师共同成长。

不只是“巴蜀云校”。2019年,重庆八中智慧云校“双师课堂”运行。重庆八中学科教师对远端中学学生直播授课,吸引了来自4省市近72个县(区)的116所初中、105所高中加入。其中,奉节竹园中学、云阳南溪中学、涪陵十七中、合川大石中学等地的学生都能与八中学生同上一堂课。

重庆八中校长周迎春介绍,重庆八中还组建了教师“云端”共同体——教师成长学院,线上与共同体学校开展跨区域、跨学校、跨班级的联合教研,为共同体教师提供常态化、实践化、学术化的培训。

近年来,我市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将优质教育资源通过“互联网+教育”共享,有效地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

市教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全市教育基础条件持续完善,骨干节点带宽达100G,区县上联骨干节点带宽达10G;全市学校互联网接入率达100%,接入带宽全部达到100M以上;数字校园建设实现全覆盖,拥有多媒体教室的学校占比达100%。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